• 58阅读
  • 0回复

十亿吨——煤炭工业新突破 本报编辑部邀请能源战线同志座谈 向煤炭战线干部职工致以节日问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2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亿吨——煤炭工业新突破
本报编辑部邀请能源战线同志座谈
向煤炭战线干部职工致以节日问候
1989年岁末,能源战线传来捷报:我国原煤年产量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0.4亿吨!
这是历史性的突破。1949年,我国煤炭年产量只有3200多万吨,位居世界第10。经过40年的努力,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原煤产量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有力显示。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自豪,为此欢欣鼓舞。在共和国历史上要用浓重的彩笔写下这一页。
这也是全国近700万煤炭战线广大职工艰苦奋斗,为祖国做出积极奉献的动人纪录。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你们辛苦了!敬祝你们和你们的家属春节快乐!
本报编辑部邀请了能源和煤炭战线的部分领导、基层干部、一线工人举行座谈,回顾实现年产10亿吨煤的奋斗历程,畅谈这历史性突破的重要意义,展望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
下面是这次座谈会的发言纪要。                  
    10亿吨煤来之不易
黄毅诚(能源工业部部长):煤炭年产达到10亿吨,大体走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建国到1980年以前,30年产量从3000多万吨达到亿吨以上,30年增加了6亿吨。这中间走过弯路,有过失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两个大的失误,煤炭生产受到影响。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制度,产生一些失误,也不可避免。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失误,煤炭工业的发展会更快一些。第二个阶段是1981年到1989年,9年又增加了4.1亿吨。特别是近两年,1988年煤炭净增5100万吨、1989年净增6000万吨。两年增加了1亿多吨。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煤炭生产。
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一直很重视,对煤矿职工特别关心。去年国务院几次开会专门讨论煤炭问题。李鹏总理去年接见了煤矿安全会议的代表,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年产量要达到10亿吨,一是煤矿安全水平要上新台阶。煤矿职工奋斗一年实现了这些目标。
煤炭工业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煤矿条件艰苦。但是煤矿职工有好的传统,他们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急国家所急。去年北京发生动乱时,煤炭工业一点没受影响,一季度煤炭生产增长3%,第二季度,也就是发生动乱的时候,却上到5%,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潘利国(铁法矿务局晓南矿综采一队队长):去年年初,一些工厂停工待煤的消息不时传到矿山,工人们也看到了矿外排成几公里长的拉煤车队,大家感到压力很大,都想为多出煤做贡献。工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产量报告板。全队有80%的工人在没有加班工资的情况下,也坚持加班加点。5月8日,我们队的一个工作面出现了长达30米的大面积冒顶,巨大的岩石轰隆隆地涌进了工作面,在这危急时刻,全队职工没有退缩,全力抢险,接班的来了也不升井,连续奋战30个小时,处理完了冒顶,恢复了正常生产。
李鸿双(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矿综采二队队长):去年,我们队综采单产171万吨,是全国的冠军,也是连续3年单产超百万吨的综采队。综合机械化采煤改变了过去矿工笨重的劳动方式,对矿工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队开展了“建功立业、岗位成才”竞赛活动,职工的技术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已能熟练地操纵现代化设备。
武三松(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山西是全国的煤炭基地。建国40年来,山西共生产煤炭32亿多吨,调出省煤炭20亿多吨。调出的煤炭,如果用50吨的火车皮一车一车装起来,可绕地球14圈。李瑞环同志来山西视察时说,没有山西的煤,就没有全国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沿海地区的发展。
山西煤炭工业,综采已达到68%,机械化开采达到90%。去年一年,山西就生产原煤2.6亿吨。
    10亿吨煤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陈明和(能源部煤炭总工程师、煤炭司司长):10年改革开放,机械化有很大发展。目前,全国统配煤矿机械化程度是60.46%,其中,综采是33%。安全水平也大大提高。
10年来,实行了煤炭行业总承包、吨煤工资含量包干、扩大企业自主权等项改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这10年,煤矿基本建设投入也比较多。建设现代化矿井,扩大了生产能力,改善了生产条件。同时,国家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来搞煤炭。对地方煤矿的发展给予支持。现在地方煤矿的产量已达到5.6亿吨,超过了统配煤矿产量。
韩宗顺(中国地方煤矿联合经营开发公司总经理):地方煤矿1979年至1989年,年产量增加了3个亿。增长很快,原因就在于保护国营,支持集体,扶植乡镇的方针。地方政府每年拿出10亿多元投资地方煤矿,集体煤矿一年贷款也有10亿元。
黄国民(徐州矿务局庞庄煤矿矿长):我们矿从1983年起先后实行了经济总承包和矿长负责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这些改革使全矿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矿原设计能力年产66万吨,1989年实际年产量已达到220万吨,我们矿被命名为“现代化矿井”。
    煤炭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潘惠正(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目前,我国综采发展很快,统配煤矿产量增长中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综采实现的。10年来,不仅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而且采煤设备的研制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在中厚煤层、35度倾角以下使用的综采设备,目前我国已经可以立足国内制造。这几年“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建筑下)采煤技术有了较大突破,每年能从“三下”采煤3000万吨。
李成栋(开滦矿务局总工程师):开滦煤矿是一个有111年历史的老矿。我们依靠技术进步来保证安全生产。一是发展综采,产量高,效率高,安全也好。二是采用先进的安全装备手段,改造通风系统,已连续10年没有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伤亡事故。三是治理水患,采用了25种国内外先进技术,使受水患威胁区由原来的6.5平方公里缩小到0.64平方公里,解放储量2300多万吨。
    本世纪末煤炭目标是14亿吨
陈明和: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目前占能源的比重是76%。展望90年代,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要达到14亿吨。
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加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重点煤炭基地的建设,同时要稳住东部地区,争取稳中有升;要加快东北煤炭的开发,云贵川地区也要加强。
赵经彻(兖州矿务局副局长):今年我们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决心为国分忧,艰苦奋斗,强化管理,再创新水平。
黄毅诚:我国的能源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重。光抓生产,不抓节约,还是难以满足需要。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改革开放,本世纪末煤炭达到年产14亿吨的目标,经过努力,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本报记者 皮树义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