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坐车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2
第3版(综合)
专栏:

  坐车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振国
    (一)
“这么大的干部,下乡不坐轿车,说明中央、国务院讲廉政,真正带头实行廉政!”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考察安徽六安地区之后,当地很多干部群众广为传诵的一番话。
去年10月16日至25日,宋平同志在安徽考察10天,行程千余公里,吃普通客饭,坐中型客车,访问群众,调查研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些事情,群众看不到,而出门坐客车,则有目共睹。
    (二)
“今晚7时,荣景同志到巢湖地区检查工作,如果你愿去,请按时到省委南门集合……”我按照安徽省委办公厅的通知,准时到达。门前没有小轿车,只有一辆半旧的面包车。省委书记卢荣景把手一挥:“不早了,上车!”他说:“今天是11月14日,24日我们就要开省委全委会,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不抓紧调查研究不行呀!”当晚8点半到达巢湖,连夜座谈到深夜。次日上午,又接着座谈。午后,还是坐那辆面包车,一路颠簸到达革命老区——银屏山区。走访了农家,看了绿化现场,考察了乡镇企业,直到天黑,卢荣景还要赶回合肥,因第二天他要向地(市)厅(局)以上的领导干部传达五中全会精神。回来的路上,车子颠得更凶,我脱口说了一句:“这简真是拚命哟!”卢荣景同志说:“搞建设万万不能急于求成,抓工作万万不能慢慢腾腾,讲廉政切切不可只说不做。”
    (三)
榜样的力量确实很大。省里的重要会议,大多在位居合肥市区的稻香楼宾馆召开。过去,出入这里的车辆,多是豪华轿车。如今,吉普车、面包车也能登上这个“大雅之堂”了。一天,省文教系统一大型会议在此召开。停车场共有44部车,中型和小型客车就有9部,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3部北京吉普。
去年11月下旬省委召开全委会时,不少地(市)和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都是集体分乘中小型客车前来开会的。由于领导带头,安徽已出现不少骑自行车、摩托车和步行上班、开会、下乡、下厂的领导干部。人们把他们称之为“自行车书记”、“摩托市长”、“11号甩腿干部”。有人算了一笔帐,省直机关800多名厅局级干部,如果有500人每天上下班用轿车接送,耗油就得超千升。如果改为步行或骑车,一年就可节约汽油费30多万元。这是经济帐,政治帐他没有算。以我之见,光是群众的赞誉,价值就是千金难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