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西德的“家庭妇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西德的“家庭妇男”
在西德,目前出现了一批为数不少的“家庭妇男”。这些人年纪多在四十岁上下,他们在家里专心地洗衣、照顾孩子,傍晚还给下班回家的妻子奉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奇怪的是,这些人本来都是经理、工程师或医生,按一般标准,都算是颇有成就者。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这种不寻常的抉择呢?
据报道,当初这些人提出辞职时,他们的上司几乎无一例外地盛情挽留,有的还许以升迁、加薪。有一位商人这样回答他的上司:“你许的这些愿有什么用呢?看看我们的父辈吧,他们从早干到晚,有钱有地位,但却失去了常人的乐趣,失去了儿辈的爱。我可不愿再这样了。”这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西柏林自由大学的一次调查中,有很多人反映,为了事业,他们大多在三十五岁后才生孩子,但有了孩子后,却又无暇给孩子以父爱。一位工程师说:“我拚命苦干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宁要花时间去体验生活,也不要高薪和地位。”
在这种心态下,这些人便选择了辞职的道路。然而,“家庭妇男”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舆论的压力常使他们苦恼。一位男士去福利部门登记时,办事员瞪大了眼睛:“什么职业?没有?哦,您失业了。”说着,便开始为他办领取失业救济金手续,搞得他哭笑不得。而且时间一长,“妇男”们自己也对琐碎的家务感到厌烦,渴望事业成功的念头又开始抬头,而妻子则也对丈夫长期为自己作出牺牲感到不安。于是,新的烦恼又开始了。
西德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妇男”们的烦恼其实源于西德这一“功利社会”中的激烈竞争,竞争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以致在做法上走了极端;而走极端又并非良策。所以,西德“家庭妇男”的人数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减少些,但他们的烦恼却不会消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