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本报评论员
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果搞完全的计划经济,高度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如此庞杂的经济活动,也不是计划可以囊括的;如果搞单纯的市场经济,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资还不丰富,容易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不稳定,更不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在于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必须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管理,保持各项比例关系的综合平衡,尽量避免盲目失控状态。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又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为纽带。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这两方面作用的程度、方式、范围应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强调计划多一些,有时注意市场调节多一些;在这些方面计划多一些,在另一些方面市场调节多一些。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工业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营企业,主要实行直接的计划管理,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则主要靠市场调节。此后,单纯强调计划,忽略以至否定了市场调节,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为了改变过去那种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直接计划管理的范围、程度适当缩小了一些。现在,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市场的范围和作用比过去扩大了。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新情况,研究、掌握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新方式、新方法。例如,属于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结构调整的宏观领域的经济活动,必须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全民大型骨干企业,国家的直接计划管理也应当多一些,为它们创造生产经营的正常条件,使它们能更好地承担应有的责任。当然,这种计划管理,也要从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出发,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对个体经济、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主要靠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管理。又如,少数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人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产供销等,需要通过计划,加强管理和调控;其他一般商品,在国家控制社会总需求和进行必要指导监督的前提下,主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由企业自主作出生产经营决策。这样,在各不同的经济成份,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企业之间,有一个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这要通过价格、税收、信贷以及其它经济和行政手段加以调节。
实践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不仅应当结合,而且能够结合。当然,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才能结合得更好,需要在理论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它的内容和实现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