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架“金桥”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4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架“金桥”的人
1989年国庆节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向全国推广湖南省衡阳县委信访办公室的工作经验。了解情况的群众都说:“衡阳县信访工作做得好,刘祥同志应当记头功!”
刘祥今年55岁,解放前患小儿麻痹症无钱医治,右腿致残。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80年,正是落实政策的高潮,县委安排刘祥到县委信访办当副主任。信访办每年要收到上万件信函,接待3000多起来访。刘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1986年6月,70多岁的刘桂英老奶奶,从醒狮乡黄门村来到县委信访办,诉说她孤苦一人生活无靠,要求政府为她作主。刘祥调查得知,刘年轻时就与丈夫离异,长期在外地当佣人,黄门村早已没有她的户口。刘祥奔波了十几天,反复做黄门村干部、群众的工作,最后商定把村里的一间公房划给刘桂英居住。刘祥替她把房子打扫干净,收拾好床铺,安顿好锅瓢饭甑才离去。
信访人员需经常下乡办案,这对刘祥来说真不轻松,但他还是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足迹印遍全县每个角落。一个夏日的中午,江柏堰杨梅村一起水利纠纷闹到了县委大院。为制止这场可能发生的大斗殴,刘祥挤上了去江柏堰的公共汽车。他下车时,已是黄昏,距杨梅村还有9公里山路。同行者劝刘祥到乡政府住一夜再走,他不同意。行走不到1公里,天全黑了。山道高低不平,刘祥下坡时摔了一跤,脚被石头划了两个口子。他仍一步一跛地挪动着双腿,到杨梅村时已是午夜了。这时,村里的纠纷闹得难分难解。刘祥顾不得喝口水,就把闹纠纷的双方喊到一起,耐心地向他们宣传政策和法律。在刘祥的调解下,这场纠纷很快平息了。
9年来,刘祥亲自处理来信来访案件1200多起,向县委和政府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500多条,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
                湖南衡阳县广播电台 易善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