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农垦的丰收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农垦的丰收报告
《中国农垦》记者 刘荣平 本报记者 何加正
1989年,全国粮食总产超过了1984年的历史最高线!
在这场农业的攻坚战中,农垦系统战果卓著,再次显示了国营农场的示范作用和生力军作用。
    几项令人瞩目的数字
记者从全国农垦工作会议获悉:1989年,农垦系统粮食总产94亿公斤,比1988年增产9.1亿公斤,增长11%;棉花总产376万担,比上年增产20万担,增长11.9%;粮、棉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增长16.7%;机制糖增长13.3%;橡胶生产在主产区海南连遭5次强台风袭击、近40万亩胶园受到毁灭性灾害后,总产仍可达20万吨;大牲畜、猪、羊存栏头数增长5%以上。去年农垦系统工农业总产值可达269亿元,增长7.23%,其中农业产值104.2亿元,增长4.38%。
占全国耕地不到4%的国营农场,去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0亿公斤,商品率比上年增长35%,占全国合同定购粮总量的10%,占国家省际之间粮食调剂量的22%。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它有力地显示,经过改革的国营农场确实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我国农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创造农业发展的良好气候
去年农垦农业的较大发展,既是认真执行治理整顿方针,各级领导重视农业的结果,又是10年改革开放成果累积的体现。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农垦系统坚持把深化改革与治理整顿有效地结合起来,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创造了农业升温和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探索并走出了一条较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搞活经营、注重效益、提高生产力的国营农业发展新路子。其主要是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和大农场套小农场、家庭农场以及其他形式的经营体制。这些使得国营农场具有了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近几年,全国“经济过热”,农垦系统也受到一定影响。党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方针后,农垦企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农业部于1988年底召开农垦工作会议,冷静分析形势,再次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垦立业之本的指导思想。提出要搞好治理整顿必须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切实向农业倾斜,确保农业升温。同时,会议全面总结了农垦1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肯定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正确性。这次会议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去年下半年,由于北京风波的发生,垦区部分干部、职工对某些政策产生了疑虑和担心。农垦管理部门认为稳定政策、稳定生产尤为重要,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及时强调了农垦10年改革政策的正确性,从而稳定了农垦系统全局。
    基础建设和开发相结合
近两年来,国营农场注意练好两项基本功:一是搞好内涵挖潜,二是搞好外延开发。
这两项都遇到了财政“双紧”的严峻形势。怎么办?农垦努力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融资。比如集中使用包干结余的资金;利用工业利润实行以工支农;利用提留给农场的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费;用好农机和排灌设备折旧费;多方吸收职工集资和劳动积累;扩大农业联营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广泛吸收外资等等。北京市农场管理局10年间把包干结余的5亿元用于农牧业生产,仅去年各级用于农业的投资就达7000万元。江苏垦区建立农业建设基金制度后,规定农场当年生产发展基金的40%、分场及大队利润留成的70%用于发展农业。目前,37万多个小农场生产资金实现自筹的已占60%以上,部分自筹的占30%以上。
为了增强农业后劲,从前年冬开始,各垦区重新规划、统筹安排,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广东垦区1989年共投入7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使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年共开工61项水利工程,12项已完工并受益。地处前套灌区、盐碱严重的宁夏垦区,坚持不懈地大搞以治碱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使垦区耕地的含盐量明显下降。根据国家部署,农垦先后承担了包括粮、棉、糖、“菜篮子工程”等多项重点商品基地的开发建设任务。
黑龙江垦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开荒300万亩的重点商品粮基地。目前,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56个国营农场每年粮食产量达30亿公斤、上交商品粮15亿公斤,出口大豆4.5亿公斤。
从1987年开始,列为国家重点区域开发项目的新疆兵团棉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3年共开荒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同时建成了4个棉花育种中心和6个种子加工基地,扩建了3个糖厂。去年新疆兵团棉花产量猛增到11.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占自治区棉花总产量的38%。其中长绒棉产量占全国的75%。
    靠大科技发展大农业
去年7月,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视察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后指出,农垦企业在用大科技发展大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在推广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初期,一些垦区曾出现农机具过于分散、利用率降低的倾向。随着调整农业承包经营方式、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垦区农机化工作又出现了新的局面。近年来,农垦系统累计新置大中拖拉机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5000多台。机耕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84%,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69%,化学除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3%,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
改革10年,农垦系统共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305项,而且有70%的项目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988年以来,全国农垦共组织实施了8个“丰收计划”项目。黑龙江垦区推广大豆垄作综合丰产技术500万亩,平均亩产增加17公斤,增产幅度为18%;由陕西农垦科教中心李殿荣培育的“秦油2号”油菜新品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现在长江中下游诸省推广面积达600万亩,增产幅度高达30%—40%。江苏垦区坚持推广稻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1989年水稻亩产较未采用这种技术时增长45.9%,成本下降10%—15%,省工20%以上。
    奔向新的目标
尽管农垦去年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各级干部的心情并不轻松。在他们面前,依然有不少困难:各垦区目前尚有4000万亩中低产田待改造;农业机械总动力的30%需要更新;在国家银根抽紧之时,农垦又进入了还贷高峰,每年需偿还贷款11亿多元;农垦的社会负担沉重,政策性、社会性开支每年高达15亿元;由于资金严重紧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一遇大的自然灾害仍有滑坡的危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精神的农垦广大干部、职工从来就是敢于正视困难,又有信心去战胜困难的。从今年召开的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又传出了喜人的信息:农垦系统决心在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争取1990年粮食总产增长5%;棉花总产增长11.9%;出口商品总额增长12.9%。长远规划是:争取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即到2000年,使国营农场提供的商品粮翻一番,达到100亿公斤,棉花总产达到1000万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