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以政策吸引科技大军进入主战场 上海工业新增产值六成靠技术进步 去年新产品当年实现产值60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政策吸引科技大军进入主战场
上海工业新增产值六成靠技术进步
去年新产品当年实现产值60亿元
据新华社上海3月13日电 (记者陈继明)上海经济新格局的“脊梁”——技术进步,正在逐步释放出巨大能量:目前,上海已有1/3的产品达到国际七八十年代水平;去年全市开发的新产品当年实现产值60亿元;它还支撑着上海工业向外向型转变,1989年出口额首次突破50亿美元。
构造技术进步这个上海经济新格局的“脊梁”,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任职期间,始终紧抓不放的大事之一。党的十三大刚结束,他便在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进步,是建立上海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支柱。”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桥梁,以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以招标、议标和合同制为手段,以鼓励政策吸引各路科技大军进入主战场,这是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征询数百位专家意见后,为上海技术进步设计的思路。
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同时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是上海确定的技术进步的两翼。上海选定计算机、微电子、生物工程技术等7项新兴技术,作为重点开发领域;在重点改造冶金、石化等19个行业的同时,优选出14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能带动相关工业发展的重点产品组织攻关,如桑塔纳轿车、核电机组、多功能复合涂层织物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则直接反映在产品更新上,上海连续几年花大气力抓3个“500项”,即新产品开发和投产各500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500项。这对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上海在技术进步方面所作的努力已经奏效,技术进步的效益已成为上海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顶替淘汰产品的产值和税利,上海工业每年新增产值的60%依靠技术改造取得。以出口为导向,促成上海工业的外向型新格局,这个技术进步的主攻目标也开始实现。
联邦德国与上海合资建设的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6万辆轿车的能力。它不仅使我国轿车的生产水平跨越了30年,还带动了橡胶、钢铁、电气等一大批相关工业的现代化。10年中,上海引进技术近2000项,通过消化吸收、开发创新,取得成果2400多项。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迭出,从而改变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结构。
被称为上海“硅谷”的漕河泾技术开发区,作为一个新的高技术群体,正在迅速崛起。开发区成立一年半来,这里已有“三资”企业15个,外商投资近2亿美元。目前,作为开发区支柱行业的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通讯、微电子技术、精密仪表、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品等,已具有一定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