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三任书记与一栋旧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任书记与一栋旧房
本报记者 蒋耀强
这是百色地委书记曾基瑞的住房么?
眼前这栋小平房,始建于1952年,长年风吹雨淋,已显得十分破旧。
没错,这就是曾基瑞的住房。在百色地委大院,住房条件最差的就是这一栋。
前任地委书记黄保尧、杜晶一,也曾是这栋房子的主人。
原任地委书记、现区人大副主任黄保尧,曾在这栋旧房里度过了七八个春秋。黄夫人回忆说,夜晚下大雨,经常连觉也睡不成,得打着手电,用脸盆、水桶接漏下的水。
区党委宣传部长杜晶一,曾任两届百色地委书记。跟随他下乡多年的秘书黄宏风趣地说,书记家的饭菜就是比别人的“有味”:下雨天,煮好的饭菜打着雨伞端回房里,免不了多点老天赐的“油”;刮风天,老天爷给饭菜加了不少“味精”……
是百色地委没有好房子吗?不是。三任书记在位期间,先后有7栋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新楼房拔地而起,有一大笔资金可供他们建房。但这些新楼和资金却首先用于增加离休老干部、一般干部职工宿舍或中小学教室。
三任地委书记的住房没有变,而百色的各项事业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广西,百色地区中小学率先实现基本无危房;近几年,他们先后建了10大商品生产基地,新建了中山大桥、汽车客运总站大楼、德保大理石厂……
看到百色的面貌发生变化,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住上了一栋栋“田七楼”、“八角楼”、“芒果楼”时,几任书记心里甜滋滋的。他们说:“尽管我们没有住上好房子,但老百姓住上了。我们心里感到充实和满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