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为了繁荣首都市场——访几位副食品采购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30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繁荣首都市场
——访几位副食品采购员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当你在节日的餐桌上摆出丰盛菜馔之时,是否想过这些年货是怎样到首都市场上的?记者在崇文门菜市场遇到了三位小伙子。他们是:水产组采购员刘成春,菜组采购员陈振民,糖果组侯国玲。看得出,常年经受风雨沐浴的刘成春,脸膛黝黑。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陈振民,干采购已有9个年头了,酸甜苦辣味道都尝到了。
陈振民说,局外人“把采购员工作视为游山玩水,他们不了解采购员的苦衷”,“采购员头一次愿去,第二次往往就发怵了”。去年11月,我们几个人从广西乘火车往广东化州,由于不服广西的水土,在火车上又吐又泻,整整折腾了一夜。黎明赶到化州,没顾得上休息,就去看市场,摸行情,寻找货源。然后再组织菜农精心选菜。
如此大量的蔬菜,运往遥远的首都,需要精心组织安排。敞车运菜,需要按照蔬菜的规格和包装情况,控制装车时间。一般说来,由收割到装车,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冬季不得超过12小时,基本上是上午割菜,晚上装车。根据季节和不同品种,分别装进竹箩或柳筐内。耐寒怕热的韭菜、莴笋等,包装内一般要加入碎冰,菠菜要加两层冰,韭菜加三层冰,青椒、豆角不需要加冰,但要在筐内插入用竹片编成的通气筒。包装好的蔬菜装车之前,先在车箱底层铺垫一层稻草,上下四周用草帘包好,再在上面盖上苫布。
一名好采购员,不仅要能吃苦耐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特别是菜店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后,采购进来的蔬菜品种质量好,各方都高兴;如果在运输途中发生霉变,经营亏损,大家落埋怨。
丰富首都市场,外购任务大的当属市果品公司。56岁的采购员张润,干采购已有24个春秋。每年阳春三月南下广东、广西、海南,秋季赴新疆,入冬再重赴南方。平均每年有8个月在外地,几乎年年如此。
采购果品难度大的是哈密瓜。哈密瓜娇嫩,水多质脆,极怕挤、压、磕、碰。哈密瓜有几十个品种,分伏果和秋果,能运出新疆的只是少数品种。经过多年实践,他选中了红心脆、白心脆、炮台红、芙蓉、皇后等进京品种。他还摸索出了装车的规律。如果是散装,则先挑选出个大耐压的在车箱内垒成一堵堵墙,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瓜搬运到车内。这种方法虽然费工,但损耗小。
日常生活中,一提采购员,人们常常联想到商品交换中的那股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吃吃喝喝等不正之风。听了采购员的倾诉,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市食品公司一位同志感慨地说,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决不能以偏概全。就以春节市场上的牛羊肉来说,多是从外埠购进的。特别是那些赶运活牛、羊进京的采购员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有人说采购员是北京罕于照面的居民,在家中是儿女们陌生的父亲。
他们吃百家饭,睡百家床。
他们喝过天山的雪水,骑过内蒙古的骆驼,啃过山村的硬馍……
今日首都市场上一派繁荣,不正是包含着默默无闻的采购员们的奉献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