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人——挖不尽的潜力——凌源钢铁公司经理宋士田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3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人——挖不尽的潜力
——凌源钢铁公司经理宋士田一席谈
梁海暄
“困难家家有,招法各不同,悲观泄气没有用。你来这几天看到了吧,外面一片叫难声,厂内一片鼓劲声,数九寒天,‘夺铁增钢’干得热火朝天。关键是事在人为,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辽宁凌源钢铁公司经理宋士田讲话开门见山,“怎么过难关?我们凌钢从做‘人’的文章入手。人,别看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但这篇大文章做起来可难了,难,也得做。人是一座活的火山,有施放不完的能量,挖掘不尽的潜力。我们凌钢14000名职工,就是14000座活的火山,能量大着呢,潜力多着呢!”
    抓管人的人
58岁的宋士田是新中国第一代炼钢工,曾到苏联学习冶炼技术,从事企业领导工作已有12年。
“我非常欣赏外国一位大企业家的治厂秘诀,‘你可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但你不会变成两个人。所以,你必须能让下级一级一级地激励各自的部下,这样才能使人人都动员起来’。”
宋士田回顾一年的工作,深有感触地说:“从1988年四季度开始,我公司日用电指标被压缩了40%以上,各种原材料普遍涨价,初步匡算,去年全公司减利因素达4300多万元,铁路运输紧张,资金也不足。怎样组织生产?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首先抓住那些管人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于丛安’式既能领又能导的干部。于丛安是一轧厂副厂长,是我们树立的‘工作到位’的典型。他既谋划、决策,发挥‘领’的功能,又深入现场,开展思想工作,同职工一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导’的作用。去年冬季,烧加热炉的煤水分太高,温度总也上不来,于丛安深入到工人中,研究出四项减少煤水分的措施,攻克了难关。一轧连续创高产,日开坯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
“我们大力宣传了于丛安这个典型。‘于丛安’式的干部纷纷涌现,工人大干,干部也大干。一月份电力缺乏,开机不足。有的分厂领导春节不休息,带领职工到焦化分厂去卸焦炭,手磨破了,鞋割破了。工人开70%工资,干部开50%。谁也无怨言。有的分厂领导率领职工到建筑工地找活干,增加盈利。由此看来,管人的人若都振奋起来困难就容易克服。”
    使管人的人抓人
“如何使管人的人抓人?我们提出了‘面向基层,活跃班组,着眼实际,工作沉底’的16字工作方针。因为班组是企业中最小最活跃的基层单位,而几百名兵头将尾的‘小领袖’们成了构筑企业大厦的钢筋铁骨。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选拔、培养工段长和班组长上。去年公司一级办了15期培训班;一轧厂还召开了‘班组长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发布会’,使班组长水平有明显提高。
“年初,我们把减利因素层层分解到各基层单位,造成了‘重重困难万人担’的局面。机械设备口分到了800万元任务。广大职工都行动起来分兵把口。看库的,压缩库存,处理积压;搞计划的,将外委加工转厂内加工;采购的,挑质优价廉的买;技术人员小革小改。一年下来,这个口实现扭亏增盈811.4万元。仅降低钢锭模消耗一项,就节约生铁1081吨,价值129.35万元。
    让每个人都施放能量
“要让每个职工都尽心尽力地为企业而忘我劳动,施放出他自己的那份能量,当厂长经理的,就得时刻把群众记挂在心上。我们班子成员大到生产、工作、学习,小到给职工做生日饭、生豆芽、做豆腐都经常过问。不管工作多么忙,也要经常到食堂、医院、浴池走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大家想的,领导去办,领导想的,大家去办。”这可能是凌钢人共同的原则吧。
去年,在20吨转炉扫尾投产会战中,氧气厂共产党员李树奎、张福林、孙贺林、金星等人,在厂长齐广瑞、书记李新生的带领下,为了保证按时供氧,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参加了送氧“敢死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排除隐患,一次送氧成功。在公司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中,汽运公司的司机们把小仓库多年积存的价值10万元备件全部交公;各分厂成立的“共青团回收队”回收废钢铁价值140多万元;一炼钢回收渣铁价值170万元。
宋士田激动地说:“有这么好的干部、党员、工人,我这个经理的背后,就像有千万座大山护卫着。去年,我们实际上克服了6000多万元的减利因素,钢、铁、钢材都创出了建厂以来最高水平,实现利税5500万元,比1988年提高了1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