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加强防洪抗旱 减轻水旱灾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加强防洪抗旱 减轻水旱灾害
水利部部长 杨振怀
联合国决定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活动,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抗御水旱灾害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的特点,水旱灾害十分频繁,加强防洪抗旱,减轻水旱灾害,更是攸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一般年份水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我国全部自然灾害的60%以上。据文字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一次较大的水灾或旱灾。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与洪水、干旱所作的艰苦斗争。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始终把防治水旱灾害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来抓,进行了艰苦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组织了坚持不懈的抗洪抗旱斗争。建国以来,全国共修建堤防20.3万公里;建成水库82937座,塘坝600多万座,总库容4500多亿立方米;建成排灌站46万多处,机电井251万眼,机电排灌动力6400多万千瓦;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全国已初步形成一个防洪抗旱工程体系。这些防洪抗旱设施在抗洪抗旱、减轻灾害损失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全国防汛抗洪共减少经济损失3000多亿元,为防洪建设投入的12倍。同样,抗旱治涝为发展农业生产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低标准的2.4亿亩发展到7.2亿亩,初步治涝面积2.84亿亩,改造盐碱地0.71亿亩,改造渍害低产田0.5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这大大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条件,在不到全国农田面积一半的灌溉土地上,生产出占全国总产2/3的粮食,在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防治水旱灾害在我国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江河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洪水威胁仍是我们的心腹之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同样的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越来越大。当前的水利设施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全国半数以上的农田没有灌溉设施,已有的设施因年久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近几年属正常年景,每年仍然有4亿亩左右的农田遭受水旱灾害,因水旱灾害粮食减产每年在一二百亿斤以上。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稳定社会,为了发展农业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增强抗灾能力,努力减轻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这是各级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国水利职工的光荣职责。
在本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我们要力争做到因水旱灾害的人身死亡损失减少1/3,尽量降低因水旱灾害造成农业减产的幅度,减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兴利除弊的宣传,增强全民防御水旱灾害的意识。要深入宣传贯彻《水法》,加强水政建设,把防洪抗旱纳入法治轨道。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要加强对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其在防洪抗旱斗争中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动员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水利的投入,加快防洪抗旱骨干工程的建设,逐年提高防汛抗旱的能力。要加强对防洪抗旱工作的领导,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搞好对灾害的预防、预报、信息传递和处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大力发展科技兴水,促进全社会节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节水灌溉,防止浪费和污染,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今天,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愿望。我们诚挚地感谢许多国际组织对我国水利建设的合作和支持,并愿意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减轻自然灾害的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