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为国家分忧 给企业增加后劲 武汉敞开吸纳大学毕业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3版(综合)
专栏:

  为国家分忧 给企业增加后劲
武汉敞开吸纳大学毕业生
本报武汉3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松青、本报记者龚达发报道:武汉市市长赵宝江日前约见记者,寄语应届毕业大学生、研究生:武汉市敞开胸怀,热忱欢迎他们到武汉工作。
赵宝江说,目前人才市场疲软,大学生、研究生求职出现暂时困难,作为地方政府,理应为国分忧、为毕业生解难,克服自身困难大力吸纳人才。针对目前校园内“新读书无用论”和大学毕业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消极情绪,赵宝江分析,我们国家目前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少了。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有用武之地。目前经济困难,部分企业不景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近年来,武汉把认真搞好毕业生分配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实际行动,去年,全市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超过国家分配计划的1/3,其中接纳研究生,相当解放初到1988年所分配研究生总和的61%。这些人才绝大部分充实到了企事业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正在形成一个看不见的“人才库”。
在生产第一线建立“人才库”,既为国家分忧,也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武汉电子元件厂接纳的20名大学毕业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武汉大学3名毕业生在厂里老同志的指导下,不到半年时间就为工厂开发出一项新产品,给工厂增添了生机。这个厂表示今年再要20多名大学生。
为了鼓励全市5000多家企业广为吸纳人才,武汉市政府决定对今年接纳毕业生的企业相应增加工资总额;并决定在研究生分配上尽量放开搞活,敞开吸纳,凡在武汉市能找到接收单位、专业对口的研究生,人事部门一律接受;自己不能找到接受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他们学以致用。赵宝江还要求全市4000多家经济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和一些有条件的基层事业单位,把这件利国、利民、利市的事情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