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上海漕河泾:崛起中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3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上海漕河泾:崛起中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李喜根 董庆九 任永祥
上海市西南有一片蓬勃发展的土地,连片的建筑群正在构筑一个新的世界——高新技术园区。
1989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在离沪进京前欣然命笔,为这片沐浴在春光中的土地题名: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滚动开发链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在上海微电子工业区的基础上建设的。1986年上海市政府批准了占地1.7平方公里的微电子工业区总体规划,但建设资金并不丰裕。建设者们推出了“滚动开发”方案,把0.57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实行分期征地、分批建设,使投入的资金通过滚动尽快发挥效益。
1987年,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开始进入园区,使已建成的通用厂房得到利用,基础设施开始发挥效益,收回了部分资金。这些资金又投入到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中去。至今,开发区已建成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仓库、7000平方米的管理服务中心和4万平方米的生活区。
“滚动开发”使漕河泾开发区用1亿元的启动资金,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吸收了外资企业2亿美元的总投资。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漕河泾开发区由1.7平方公里扩展为5平方公里,一个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工程正在逐步展开。
全方位开放
当我国的传统工业还以10年、20年来衡量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时,在高技术领域,人们已经开始用1年甚至几个月来评定产品更新的速度。瞄准世界高新技术的先进水平使漕河泾开发区走上与传统工业发展截然不同的路子,从一开始就与世界高新技术不断缩短着距离。
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是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的明星企业,该公司引进美国技术和元器件,生产具有国际上8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在系统控制方面完全摆脱落后的人工测试手段,在技术等级上至少跨跃了10多年,并在短短6年就经历了3次大的技术更新。
荷兰菲利浦半导体公司投资5000多万美元,在漕河泾建立年产7000万块世界上先进的消费类集成电路的企业。
在外资企业进入开发区的同时,国内具有开发高技术产品能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也被这里优越的环境所吸引,陆续在开发区选址定点。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最早在这里设立了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上海光纤通信工程公司已经完成定点建设,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航空航天部机载航空电子中心等一批项目也即将建成。
从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漕河泾为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开发区已拥有12家科研机构、5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5家,成为目前全国开发区中吸引外资最多的高技术园区。
高技术群体的崛起
中外高技术科研和生产机构是逐一在开发区选址定点的,但是,作为开发区支柱行业的微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激光、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已不再是单枪匹马,一个相互协作配套、设备先进的高技术科研、开发、中试、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高技术群体正在崛起。
上海贝岭微电子公司生产的3微米大规模集成电路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1989年年产量达5000万块,相当于全国集成电路进口量的1/4。与贝岭毗邻的是中科院和上海市联合投资兴建的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已研制开发了照相机、数控机床、计算机等多种新型专用集成电路。贝岭和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微电子基地从事集成电路的科研、开发和中试,待条件成熟,由贝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刚刚开工建设的菲利浦半导体公司在成为上述两家的新邻居之后不久,也成为这个微电子技术群体的成员。最近,这个技术群体又多了一个成员——法国液化空气公司。这家公司将为它毗邻的微电子企业提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的高纯气体,对开发区内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