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驻美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驻美随笔
和铭
二、无家可归者的遭遇
房租占去美国普通劳动者收入的30%。因此,有些人被抛上街头,无处栖身,成为无家可归者。去年10月7日,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出现了一次有近30万无家可归者举行的集会,他们大声疾呼:“现在就要房子!”这次集会,向人们展示出美国社会贫困的一角。
美国有多少无家可归者?据美国报刊估计,总数在二三百万。如今,无论是在美国总统居住的白宫附近,还是在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人们都会在街头看到这些衣衫褴褛、神情沮丧的人,他们的全部财产就是随身携带的几个塑料手提袋。白天,他们或在路旁乞讨,或在垃圾堆里寻食;入夜之后,就露宿在屋檐下或是地铁里。在我天天去上班的联合国大厦附近,就有许多这样的无家可归者。为了躲避风寒,晚上睡觉时,他们用捡来的大纸箱套在一起,然后蜷缩在里面。逢到雨天,就在上面搭上一块塑料布。
这些无家可归者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来自何方?一次,我曾同一位老太太攀谈过,她只说来自佛罗里达州,至于为什么流落纽约街头就不愿多说了。我们熟识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他们之中有吸毒者、酗酒者和神经不正常的人,也有因感情不和而离家出走的人和租不起房子住的人。其中有5%的人有工作,但工资太低付不起房租,因此被迫流落街头。纽约有一份专门刊登无家可归者消息的报纸,叫作《街头消息》。这家报纸在去年12月份的一期上刊登了两篇对无家可归者的现场采访,读罢使人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两个被采访者都是黑人。一个叫约翰,时年31岁,在曼哈顿区第六大道和第八街交叉处行乞。他身上穿的从头到脚全都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对记者说,他生于长岛,1976年学校毕业后开始做杂工,后来先后去过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一年前回到纽约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只好流落街头。他之所以不愿意去收容所,是因为那里小偷太多,一觉醒来会发现脱下的衣服和鞋子全都不翼而飞。再有就是吃不饱,早饭只有两片面包,两小盒麦片和一杯饮料,连黄油都没有。据说黄油被有关人员贪污了。
第二个无家可归者叫阿基,46岁。他是大学毕业生,得过政治学学士学位。他毕业后当过中学历史教师,后来干推销工作,原想赚些钱再回学校念博士学位。去年1月间,阿基发现妻子不忠,于是愤然离家出走,由于租不起房子,已经在街头流浪乞讨了10个多月。这期间,他曾多次找过工作,但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任何老板也不愿雇用没有固定地址和电话的人。据阿基说,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在无家可归者中并不是个别的。现在,阿基成了《街头消息》报的“报童”,靠卖报已经积攒了几百美元,他希望不久能攒够钱租一间公寓,过上正常生活。
《街头消息》是美国一家名为“街头援助”的非盈利公司主办的,专门雇用无家可归者卖报。我曾打电话给这家报社询问其销售量。该报回答说,去年11月份一期销售量是4万份,12月份一期估计可达6万至8万份,充任“报童”的无家可归者已有百人。从这家报社的创立和销量不断上升可以看出,当今美国公众对无家可归者是十分关注和同情的。然而,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仅靠这种同情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原载《经济日报》)
(附图片)
日本大阪地铁车站一过道处睡着无家可归者。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