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心中装着人民——党员蒙伙德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心中装着人民
  ——党员蒙伙德的故事
本报记者 蒋耀强
1989年7月8日深夜11时,广西临桂县茶洞乡电影院里,硝烟弥漫,观众惊慌失措。
“是伙德压住了炸药!”“快救人呀!”……
乡党委书记蒙伙德血肉模糊的躯体,被抬到了乡卫生院。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书记而悲痛欲绝。
“只要群众能富起来,我辛苦点没什么!”
1980年,蒙伙德被调到茶洞乡工作,被群众选为乡长。从此,茶洞的田野、林间、果园、农舍,到处都流淌着他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汗水。
茶洞的乡亲们说:在茶洞,有路的地方就有蒙伙德;有村民的地方就有蒙伙德。三上判官村,就是蒙伙德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一组镜头。
判官这个小山村,8户31人,1984年人均收入只有57元,人均口粮不到50公斤,是穷乡里的穷村。
1985年春节后的一天,蒙伙德在严寒中背着干粮走了30多公里,来到这个小村子。
第二天天刚亮,蒙伙德便与判官村群众一道赶山场、爬陡坡,考察全村情况。根据判官村山多草茂的特点,蒙伙德与村民订了个“长种杉短养兔”的方案。
说干就干。回到乡政府后,蒙伙德托人将54对长毛兔送到了判官村。可惜,由于村民缺乏知识,养兔宣告失败。判官村的人也灰心丧气。
1986年初春,蒙伙德与乡民政助理把新买的12头黄牛送到判官村:兔子娇贵不好养,试养黄牛吧。可是365天过去了,12头黄牛只产下了2只牛犊。
蒙伙德决定三上判官村。
有人劝他:判官村是枯枝树,发不了芽。算了吧,来回一趟怪辛苦的。
蒙伙德笑着回答:“只要判官村的群众能富起来,我辛苦点没什么!”
他通过拜访专家得知,判官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罗汉果生产。1987年春,他到有种植经验的农民那里,学了种植技术,上山传给了判官村群众,并与群众一道挖坎下种,种下了600余株罗汉果。
蒙伙德三上判官村,枯树终于发了芽:1988年,判官村人均口粮达200公斤,人均纯收入300元。
在富合村,蒙伙德与乡亲们细算造林致富帐。在三合屯,蒙伙德爬悬崖、上陡壁,描绘矿点开发蓝图。
“我是‘大家’的乡长,只能先顾‘大家’”
蒙伙德当选乡长后,对妻子说:“我是二万多人‘大家庭’的乡长,以后,只能先顾‘大家’,后顾‘小家’,家里的事你就多操点心吧!”
农村中,生活比较难过的要算五保户、军烈属户、困难户、受灾户这“四户”了。蒙伙德下乡有个习惯,下村总要先到这“四户”去走走。茶洞乡有96户五保户,他探望过91户;43户军烈属、400多个困难户,他大多走访过。
去年春夏之交,蒙伙德来到江洲村。吃午饭时,他叩响了困难户韦桥林的门。低矮的堂屋里,老韦正在磨芭蕉芋。
看着老韦蜡黄的脸,握着老韦瘦弱的手,蒙伙德的心跳了一下:这个困难户,又遇上羞于启齿之事了!
蒙伙德揭开饭锅盖,锅底下只有小半碗煮熟的芭蕉芋;米缸里,粮食已不足10公斤。他笑着对韦桥林说:“你怎么不早说呢?明天去乡里办统销手续吧!”
蒙伙德告辞时,看见了韦桥林的残疾妻子那无神的眼睛。他转而一想,办统销粮供应手续来回得三天,这家人可耽搁不得呀!于是,他立刻下山,第三天为韦桥林和其他一些困难户送来了统销粮供应证。
可是,对他的“小家”来说,蒙伙德这个家长是不称职的。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农村,家务事全压在妻子一人身上。通往山区好几个村的公路就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常进山出山,可就是难得回家看看。妻子学会了犁地、耙田等男人干的重活。
“随时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89年7月8日晚,茶洞乡电影院放电影。接近11时,电影快要散场了,蒙伙德像往常一样,到影院维持散场秩序。
来到空着的23排9号座位,蒙伙德悄悄坐了下来。就在这时,他听到“嗤嗤”的导火索燃烧声。他弯腰一看,是一个爆炸物(事后查明,此案罪犯叫黄族茂;黄犯与治安队员发生争执,遂起报复之心,将爆炸物放入影院)。影院窗户的窗口用棉毯遮挡着,不能将爆炸物扔出去。见电影院大门开着,他飞速将爆炸物往怀中一塞,大步疾跑。刚刚迈了三步,一声巨响,蒙伙德倒下了……
看电影时,坐在蒙伙德身旁的伍胜清老大娘说起这事泣不成声。当晚,她和一个孙子、两个外孙坐在一块看电影,蒙伙德救了他们4人的命。她说:“是伙德最先发现爆炸物的,他要逃命比谁都快……”
蒙伙德说过:“随时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他做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