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佳篇合为时而著——读《中华之门》致李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6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佳篇合为时而著
 ——读《中华之门》致李荃
朱向前
李荃:
认真读了你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中华之门》之后,作为老同学,我首先要向你表示祝贺!我不仅祝贺你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采访之后,向人们捧出了这样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也不仅祝贺你继短篇《最后一个军礼》、中篇《路魂》之后又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大步,我还要祝贺你——一个颇有成绩的小说家初涉报告文学领域就取得了成功,而这种成功又进一步坚定了你新的选择——你说过,你要在报告文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比较起来,你的《军礼》曾获全国优秀小说奖,《路魂》曾获《昆仑》优秀作品奖,而《中华之门》今后也可能获奖,也可能不获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发表之后的社会反响与读者回应,《中华之门》都超过了前两者。这给了你一种前所未有的作品反馈——时代脉搏的谐振和人民心声的共鸣。它们刺激你思考了许多,归根到底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即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记的1985年前后,国门洞开,八面来风,在文学观念走马灯似地变幻中,你我都有过迷惘和惶惑。你甚至对自己以往的道路发生动摇,随着此后几年部分纯文学愈来愈“新潮”或曰“沙龙化”,你陷入了更深的苦闷,一度灰心挂笔。你对我说:目前我不准备搞什么纯文学小说了,我下一个目标还是——报告文学。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作家对于创作体裁的随意转换,而是基于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作出的庄严选择:急切地贴近现实,热情地拥抱人民。今天,对于你的这种重新选择,我是十分理解和非常赞赏的。
现在,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要对你,对《昆仑》编辑部特别是你的责编张俊南说一声感谢。感谢你们当初以深远的眼力和宏大的魄力选择了边检这样一个全新的题材。当然全新不一定就好。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报告文学的声誉就败坏在这个“新”字上,它们投机取巧,猎奇猎癖,置思想内容、情趣品位于不顾,粗制滥造,耸动社会视听,赚取经济效益。——边检这个题材确实新,但它容括了深广的改革之思和忧患之情,是极其严肃的;同时,它又决不是可以讨巧的,边检部队身经风云四十年,纵横分布几万里,光这个采访量就足以使弱者怯步。有眼力和魄力选择它,但无胆力和毅力也决不能完成它。你们深入挺进这条特殊的战线,揭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社会层面,仅就题材择取的价值而言,无疑就已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个方面是你首次告知人们,在从鸭绿江畔的丹东到罗浮桥头的深圳,从西南丛林的畹町到西北高原的红其拉甫,还战斗着一支十数万人的边检部队,他们在陆地、空中和海洋矗起了一道巍巍国门,为守护人民的安宁,捍卫祖国的尊严,他们的艰难奋斗和无私奉献都是无以伦比的。1986年5月,我有幸去到了位于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口岸。山下春意盎然,山上大雪纷飞。终年冰封雪冻严寒缺氧自不待言,更单调的是在半年的封关期间,他们每天的唯一任务就是定时升降国旗,向山下电传六个字:口岸一切正常。——这种极端的枯燥和寂寞,对任何一个神经最坚强的人来说都是最严峻的考验。我在山上呆了一天,便刻骨铭心地体验到,一种无边的永恒的寂静对人的精神折磨有时要远远甚过炮火硝烟乃至流血牺牲。因此,当我读到两个女兵上山之前在政委家过除夕听着山上来的电话,大家一齐在话筒前碰杯,一齐哭着唱“望星空”时,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我的泪为第一代红其拉甫的女兵而流,为把全部青春献给了高原国门的第一代红其拉甫人而流,为我们十数万国门持剑人而流。他们以及千千万万和他们一样的人民,正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那样令人沮丧的人和事,但是面对他们,我们难道还不能感到光明和希望,受到鼓舞和激励吗?
另一方面,是你大胆正视矛盾,在将边检部队的英雄业绩昭示于国人的同时,也对边检战线的种种弊端予以曝光。如法律的不健全、体制的不完善、安检设备的原始落后,后勤保障的简陋匮乏,对边检人员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由此带来的后顾之忧,等等。你还告诉我们,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边检工作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可以说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今天边检战线上的种种矛盾如不及早解决,总有一天势必影响到国门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给改革开放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你在这里发出的决不仅仅是对重视与关注边检工作的呼吁,更是对改革开放的呐喊;是一曲大开国门的赞歌,更是一记闭关锁国的警钟。
当然,上述种种,都是以你一贯为文的真诚、激情和正气来统摄的,它们弥漫于字里行间,酿成一种充沛的文气和阳刚之风,使这全景的然而又是分散凌乱的材料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这些,相信读者们都自会体验到的。
我想我最后还是来谈点意见。报告文学家与小说家把握世界方式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偏重感情。而你一直十分重视理论准备和哲思锻炼,这在一般小说家当中是难得的,你的理性优势分明保证了你首战报告文学的成功。然而,以我对你理性潜力的了解,我觉得你似还未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据此之下,你入乎其里有余,即掌握材料的深入扎实有余,出乎其外却不够,即思想观照的升华蒸发不够。比如还缺乏将我国边检现状置于民族的和世界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纵横考实研究之中,而后得出真正显射理性之光的深刻洞见。其次,你的比职业报告文学家的小说家的感性优势也未充分施展。如果说让我对近年报告文学再作挑剔的话,那么因崇尚理性观照而忽略感性描写就是一条。我一直期待这种现状能有所改观,我早就把希望寄托在“转业”的小说家身上。所以,我苛刻地感到,对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你来说,完全有可能把“中华之门”铸造得更加光彩夺目。当然,你刚刚开始,时间又是如此急迫,遗憾总是难免的。但我有理由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报告文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