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记欧阳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记欧阳山
程代熙
去年12月中旬,北京正是隆冬季节,数九寒天,出门办事,得把身子裹得严严实实。可是在羊城,这时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温暖如春,年轻的姑娘依然一身裙装。我们住地庭院里的树木花草,也是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大自然把我们的大江南北,装点成两个景象迥然不同的各有自己特色的世界。我们一行这次南下,是专程来穗祝贺著名老作家欧阳山同志从事文学创作65周年,并同时参加他的文集的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欧阳老有个简短的讲话。他把他大半生的创作生涯概括为这样两句话,一共八个字:革命到底,坚持到底。这八个字实实在在,毫无半点矫情和虚饰。可是,当它们同欧阳老的战斗生活历程结合在一起时,这几个字真是字字千钧,而且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欧阳老在《顶风船颂》(《广语丝》第21篇)一文里有一段自况,他写道:
“我在海上驾驶文学创作的航船,已经有65个年头了。我自然希望一路顺风,更希望万事胜意。可是回首往事,总是逆风的日子多,顺风的日子少,不胜感慨之至。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并且在拨乱反正以后,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具体说,是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我遇上了顺风顺水、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觉得欢欣鼓舞,斗志昂扬。不料曾几何时,风向一变,乌云四起,又迎来了顶头风。顶头风就顶头风。不能后退,不能转向。不怕慢,只怕站。认定方向,全速前进。”
1988年8月,欧阳老和广东的几位文艺界著名人士就文艺改革问题举行了一次座谈。《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他们的座谈纪要。其时,正是文艺界的自由化思潮越演越烈的时候:什么文艺要淡化生活呀;什么文艺和人民大众相结合,就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失落呀;什么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文艺自身的被玷污呀等等,不一而足。于是,在相当多的文艺报刊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黑色文学(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灰色文学(宣扬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和描绘下流、淫秽的黄色作品等。欧阳老再次开顶风船,针锋相对和理直气壮地提出了七个赞成和不赞成。在文艺创作方面他指出:
“1、赞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赞成主观唯心倾向。
2、赞成和人民大众相结合。不赞成狭隘的‘自我表现’的小圈子。
3、赞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赞成思想解放、创作自由、批评自由和反批评自由。不赞成思想僵化,不赞成土教条和洋教条,不赞成古代教条和现代教条。
4、赞成文艺改革、开放;赞成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艺的有益成分。不赞成资产阶级自由化,不赞成生搬硬套,因袭模仿和全盘西化。
5、赞成创造各阶层的正面和反面的、有血有肉的、丰富多采的典型性格。不赞成从概念出发的‘高、大、全’(假、大、空)论;不赞成‘非英雄化’论。
6、赞成反映生活的主流;赞成题材多样化,古代、近代、现代生活,从历史画卷到静物素描,都应该写;赞成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反映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成就。不赞成图解政策的‘写中心’论。
7、赞成崇高、鼓舞、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的社会效果。不赞成消极、悲观、怀疑、迷惘的情绪;不赞成卑鄙、低劣、污秽、下流的格调。”
这七条堂堂正正的意见,可以说体现了建设和繁荣有民族气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基本要求。最近半年来,北京文艺界人士在总结这次自由化思潮酿成的社会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经验教训时,由衷地感到欧阳老这些针砭时弊的见解真是难能可贵。
人是总得有点精神的,特别是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不信邪也不怕邪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不仅不会随波逐流,左右摇摆,而且能始终坚持真理、战胜困难。正如欧阳老所说,“海洋上固然有狂浪,有暗礁,有被狂浪和暗礁吞噬的人,同时也有克服狂浪和暗礁的人们所获得的无边的快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