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故国情深——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副研究员贾凤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7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故国情深
——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副研究员贾凤兰
张梅珍 崔长生
1986年秋天,美国得克萨斯州分子医学研究院。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会议厅中,几百双湛蓝色的眼睛一齐射向她——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女性贾凤兰。只见她健步走向主席台,谦恭地接过研究院院长特意授予她的荣誉证书。证书上印有一枚金色的五星徽章,上面写着:“贾凤兰医学博士为分子医学研究院卓越免疫学研究员。”这是这家研究院第一次为大陆中国人颁发的荣誉证书。
贾凤兰的指导老师翰教授走过来,意味深长地说:“研究院已正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发函,表示愿意让你留在这里工作。贾,留下来吧。这里需要你,你也需要这里的科学。”
翰教授的话真情实意,贾凤兰的心潮水澎湃。
1986年,美国得克萨斯分子医学研究院写给中国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封信函中写着:“我们认为你院的贾凤兰博士非常勤奋,工作非常努力,她是一位很能出成果的科研工作者。我们非常喜欢并愿意她在美国从事研究。”
贾凤兰十分珍惜在美国的科研生活,但是她觉得:“那里再好,也不是归宿。”
祖国,那里有生她、养她的土地。贾凤兰是个工人的女儿,是共产党把他们一家从苦海之中解救出来。她上了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又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她想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答母亲的恩情!
那里有她执著追求的事业。她永远也忘不了她接诊的第一位癌症病人,病人临终前用哀怜渴求的目光望着束手无策的她……从此,贾凤兰暗暗下了决心,向癌症挑战。
那里有为她付出多年心血的导师。贾凤兰的导师黄桢祥教授是蜚声中外的生物学专家。他40年代初在美国搞的研究,被国际医学界视为病毒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想起黄教授,贾凤兰不禁潸然泪下,黄教授寄给她一封信:“我得了白血病,伏在病榻上给你写信。如果失去了生命,我并不惋惜,但唯一遗憾的是我的研究项目面临中断……我盼望着你尽早回来……”接到这封信,贾凤兰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提前回国。
1986年秋,她谢绝了美国教授的挽留,毅然回国。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她接替了黄导师的3项尖端科研课题。
为了证实非致病性病毒对某些肿瘤的治疗作用,生命垂危之中的黄导师毅然开始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他把“新城鸡瘟病毒”注入自己的体内,以观察血癌细胞生长、发展、变化的情况。贾凤兰的心碎了,她深知,导师为攻克癌症殚精竭虑,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导师含笑告别了他的医学事业,他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使贾凤兰深受感动。
为了将科研课题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贾凤兰于1988年底调入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总医院党委大力支持她的科研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为她改建了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助手,调拨了科研经费。为了解决她的住房困难,医院还优惠分给她一套三居室的住房。
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莫过于对他们事业上的支持。贾凤兰决心把知识和智慧献给祖国,用加倍的努力来报答党的关怀。她忘我地工作着。美国人对她的预言言中了。她研究的课题,一项获1988年国家卫生部孙氏鼓励医学科研基金个人三等奖,一项获1989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她研究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又通过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鉴定,申报了科技成果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