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毛里求斯经济发展迅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毛里求斯经济发展迅速
杨贵兰
当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领域“罩着阴云”的时候,毛里求斯的经济却持续发展。它的人均国民收入连年增加,1986年为1200美元,1987年为1490美元,目前已达2000美元,远远高于非洲的平均水平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被誉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星”。
毛里求斯的经济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首先,毛里求斯社会安宁、政局稳定,这为其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岛上没有土著居民,那里的先人都是来自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的移民。现在居民中68.4%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后裔,27%是欧非混血种克里奥尔人,2.9%为华裔,1.7%为法国人后裔。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各种族和睦共处,各种文化互相尊重,即使对外国投资者或劳工也没有排斥和歧视现象。这是毛里求斯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次,毛里求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利用地利建立免税区,则是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毛里求斯虽远离非洲大陆2200公里,但它位于欧、亚、非、大洋洲之间的海、空交通要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印度洋的“通衢要冲”之称。它有12条国际航空线通往世界各地,天然良港路易港在世界海运中更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发达的国际海、空运输为毛里求斯发展出口加工区——免税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另外,毛里求斯商品能自由进入欧共体,当地有廉价的劳动力,职工文化素质较高而且大都通晓英、法两种语言。毛里求斯政府对外资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口加工企业可免税10—20年。1971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厂商、企业家纷至沓来,在毛里求斯踊跃投资设厂。出口加工企业由1971年的9家发展到现在的900多家,从业人数由当初的644人增加到现在的8万多人。出口加工区的出口值在对外销售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均超过传统产业蔗糖业而居第一位,分别达到40%和13.6%,而蔗糖业则分别占37%和13%。
第三,毛里求斯善于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多种经济。
毛里求斯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全国土地由火山熔岩形成,石砾砂子遍地,不利于植物生长,但经清理开发,全国有蔗田近1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92%以上。全国1/3的劳动力从事糖业生产,19个大型、3万多个小型蔗园以及19座现代化糖厂使毛里求斯年产蔗糖约6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供出口,人均蔗糖出口量仅次于古巴而居世界第二位。毛里求斯政府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在农业方面则发展烟草、茶叶、棉花、咖啡、可可、蔬菜和粮食生产。
毛里求斯全岛被珊瑚礁环绕,海涛和鲨鱼因而被阻隔在远离海岸几里到几十里的海上,它那雪白细软的沙滩被誉为“全世界游泳最安全的海滩”,那宜人的气候、如画的风景、便利的交通和好客的居民更为它赢得了“度假天堂”的美称。每年,成群结队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此度假。因而,毛里求斯政府不失时机地迅速发展旅游业。1970年,毛里求斯只有16家旅游宾馆,接待游客2.7万人,而1986年两者分别增长了3倍和5倍,1988年旅游人数达24.5万人,收入达23.736亿卢比(1987年1美元合12.61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成为国家第三大外汇来源。现在,出口加工业、糖业和旅游业已成为毛里求斯的三大经济支柱。
伴随年均7%的经济增长,毛里求斯也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美元贬值、石油产品涨价、物价失控、通货膨胀率剧升的麻烦。它正在寻求各种措施,努力克服上述困难。
(附图片)
毛里求斯免税区的纺织业十分发达,以至于新投资在此领域几乎再无立锥之地。图为一针织厂生产车间。
(原载《信使》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