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金山之光——记上海石化总厂的企业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金山之光
——记上海石化总厂的企业精神
彭波
17年前,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杭州湾畔金山开始建设。面对一片荒漠的海滩,石化建设者们满怀豪情地提出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团结进取、忘我献身”的奋斗口号,并把它作为上海石化总厂的企业精神(即他们自己称为的“金山精神”)。
17年来,上海石化总厂依靠这种精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
1989年初,由于银根紧缩和材料紧缺,乙烯三期建设陷入困境。厂长王基铭在全厂干部会上,先亮了建设帐目的“底”,然后充满激情地说:“医学上有句行话叫作‘七分精神三分病’,主要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的积极作用。企业能否走出困境,首要的也是要看企业的精神状态如何。精神垮,一垮百垮。现在我们上海石化总厂的建设好比是一只即将下蛋的母鸡却没有饲料了,大伙说怎么办?”
“救救母鸡”、“兴我金山”的呼声,即刻响遍全厂。一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自发性群众活动,在金山迅速掀起:小学生拎着零花钱来了,退休老干部把多年的积蓄送来了,甚至有人把献血的营养补助也拿来了……
不到一个月,1200多万元的资金筹集起来了。看着这1200多万元,厂长激动地说:“这些钱虽然不够工程建设用,但是职工这种自觉爱厂的奉献精神,实在太可贵!有了广大职工对企业的这份情、这份爱,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
是的,正是职工们的这份深情厚爱,正是以奉献为核心的“金山精神”的强大凝聚力,才使上海石化总厂在1989年取得了上交利税超12.3亿元和30万吨乙烯工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的两大成绩;也正是这份情爱和凝聚力,催动4000多职工,在6月初上海连续三天交通瘫痪时,往返骑车上百里到厂上班。
在金山,工人们说,金山之所以有万马奔腾的局面,是因为有一马当先的好领导。
还是在去年初,上海石化总厂针对少数干部作风飘浮、办事拖拉等毛病硬性规定了干部的“三率”——在位率、深入基层率和工作效率。对此,有些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这“三率”好厉害哟,真成了我们行动的“紧箍咒”啦!
领导着6万多职工、年创产值几十亿元的特大型企业的厂长王基铭和党委书记周公侠,每天上下班,都是骑旧自行车;在厂区15平方公里的地盘上了解情况也不例外。乙烯工程建设紧张时,他们干脆把“家”和“办公室”搬到了工地。
乙烯厂厂长孙学才今年56岁。人们在办公室里很少能找到他。他经常穿着高筒防护鞋在工地上转,几乎一天也不拉空。
化工二厂的干部们常常日夜拚搏在工地上、车间里,有时连续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不回家。为此,一位家属赌气地说:“下辈子死也不能做干部的老婆”。厂领导知道家属们的情绪后,就把全厂中层以上干部的家属全接到厂里来,让她们去现场参观,看看那火热的场面,再给她们介绍厂里吃苦打翻身仗的情况。家属们都掉下了眼泪,感动地说:他们够苦的!不是他们不想家,而是工厂的建设确确实实离不开他们呀!
乙烯车间主任吴曙敏,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说了半截话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厂长说:“他实在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谁能算得清他有多少个日夜没合眼了。”
1989年,上海石化总厂中层主要领导干部的年休息天数仅占应休数的20%左右。
“我为党旗增光辉”,这既是上海石化总厂共产党员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一项竞赛活动,也是他们一万多名共产党员言行的真实写照。厂党委书记算过一笔帐:全厂一万多名党员,如果都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形成“一带五”的局面,全厂6万多名职工队伍就带动起来了。
涤纶二厂长丝分厂副厂长、共产党员胡锦彪的爱人在出差途中不幸遇车祸,下身盆骨粉碎性骨折,从抢救到治疗历时半年多。胡锦彪仅到医院去看望过4次,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是胡锦彪没有丈夫的感情吗?有人看见,胡锦彪每次从病房里出来都是流着眼泪下楼梯的……有人私下问胡锦彪是怎么想的,他动情地说:“谁叫咱是共产党员呢?长丝岗位确实离不开身啊!”
在金山,在30万吨乙烯工地上,这样的党员,像他们厂长所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了”!在总厂1989年“科技人员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60名立功受奖者中,有51人是党员;该厂在1989年上海市重点工程竞赛的立功受奖人员中,有83%是共产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