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日本消费市场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日本消费市场的变化
吴德烈 黄健
日本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4860亿美元。从产品进口市场的规模来说,约为美国的一半。加之日本购买力的强劲,各国厂商把日本市场看作是“令人垂涎的大市场”。但日本又是世界上最难挤入的市场。
值得注目的是,从1990财政年度起,日本又减免1008种工业品及各种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加上原有1300种,减免关税的进口产品总计已达2300多种。这就是说,开拓日本市场有着极大的潜力和机会。
怎样才能打入日本市场?不少经贸界人士认为,主要是: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灵活多样的广告宣传;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日本消费者正尽力追求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充分利用空间及反映人的个性的商品。因此,要向日本出口,必须努力开发设计合理、简便、适用及销售对路的新商品。
日本家具店里摆的书橱,乍一看和我们国内卖的似乎一样,不同的只是做工细、油漆亮。可是,它的内侧设计却有新颖之处。书橱的外壳是一个整体,而里面前后两层结构,后半部分固定。前面又分左右两半,下面有槽,可横向移动。想找后面的书,只需轻轻挪开前面的小架子便可。对于深感时间和空间紧张的日本家庭来说,这种书柜可谓设计别致,方便实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衣橱、餐具橱,也都有类似的特点。
日本的经济结构正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调整,进口、销售渠道不断朝着多元化发展。除了过去传统的东京、大阪的综合商社或专门进口商社掌握进口商品的流通及销售渠道外,批发商、大型百货店及超级市场也都开始自行直接进口。这样将逐渐减少流通领域中曾经存在的垄断、排他性及手续繁杂等弊端。
我出口公司及厂家必须尽快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保持原有销售渠道的同时,加强与日本各县、市的地方商社、批发商、百货店、超级市场、九大商社分支机构以及分布在日本各地128处的地方批发中心建立业务联系,以使我制成品能适时输销日本各地方市场。
日本消费市场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消费者追求多样化、高级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求新求变的服务行业和娱乐旅游活动在迅速发展。以食品进口为例,高级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日本去年进口食品的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31%左右,但进口总量仅增长约11%。无疑的,这是由于日元汇率升高促进了进口,同时消费者追求高级化也是主要的原因。这反映出日本市场正由“以量为导向”进入“以质为导向”。
据此,应及时摸清日本消费市场跳动的脉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开发新产品。
随着季节的变化,日本的消费倾向也在变。生产厂家和广告公司应不断预测市场需求的新动向,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把广告宣传作在前面。
例如啤酒,夏天的啤酒,起名叫“冴”,意思是冰冷、味纯、色正;冬天起名叫“冬季里的故事”。新年来临,标签又改成喜庆的图案,加上“贺新春”的字样。使人喝着啤酒感到季节的变换。
服装销售也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女装,厂商把一年划分为六个季节来设计、加工和销售女装,即初春、深春、夏、初秋、深秋和冬的各季服装。
由此可见,要想在这样一个需求变化快、标准高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创出名牌是不容易的,这对我国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家和所有外贸公司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日本,非耐用消费品的生命周期平均已缩短至6个月。也就是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老产品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出口厂商必须尽量加速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
面对日本严格的进口市场,还要对商品加强安全和品质管理。出口到日本市场的每件产品,不仅要测试其零部件的质量,组装后的成品也要认真检查,严格把关。
此外,还应深入了解日本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规范和标准,诸如食品卫生法、家庭用品标示法及电器用品取缔法等。这些都越来越成为挤入日本消费市场的重要环节。
(附图片)
日本小名浜市名店街市场服装部一角。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