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她从故乡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8版(副刊)
专栏:

  她从故乡来
李侃
一个人出差往往索然无味。平素十分好言语的常江,这次到省城公干,除了在工业厅递交了一份材料谈了几分钟事情外,两天里他几乎没有和什么人说过话。他心里憋得慌,真不知应该怎样去排遣排遣。
回程车是晚上七点的。他提前了一个半小时赶到火车站,候车室里汗臭和脚臭的气味将他“轰”了出来,他在站前空坪上溜达,他的无聊的眼光在四处逡巡。突然,他发现一株枝叶婆娑的桂树下坐着一个年约二十三、四岁的女人。她盯着他。他也盯着她。这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高高的鼻梁上方嵌着两洼明澈的湖水,那里有秋波荡漾。
她笑了,像一朵灿烂的花:“呃,同志!”
他准确无误地判断出这是在叫他,便向她走去:“你……叫我?有事?”
“我替你补补鞋吧。”
他这才发现她的面前摆着补鞋的工具。“我的皮鞋没有坏呀!”他极乐意和她说话,并顺从地坐在她递过来的小凳子上。
她帮他把鞋子脱了下来。看,这里散了线。真给她找出了毛病,尽管散线的地方还没有半公分长。这不碍事,我回去缝两针就行了。还有这里,鞋跟,磨歪了半公分。他哈哈一笑,这更不要紧,我双双皮鞋都是这样的,脚有生成的毛病。这不行,一个男子走路应是堂堂正正,不歪不斜的,你的内八字脚虽然是爹妈给的,但完全可以纠正,我只要帮你将鞋底内边垫高一点点,包你走路舒服,而且极神气、极气派,像高仓健那样帅。她的宏论使他不得不佩服,那么就麻烦你给补一补吧。她正要动手,他却阻止住,慢,你得先给个价。真有你的,好说,就七角钱吧。太“咸”了,不就钉块胶皮,缝两针线吗?说“淡”了,纠正你的姿势是能用钱衡量的么?两人热热闹闹讨价还价了一番,还是常江败下阵来。
她不再说话,开始哼一首歌。选料是极认真的,做工是极细致的,常江看着她做活那娴熟的神态,心甚慰贴。她低着头,顶上头发似乎很乱,却有一朵菊花旋着……
她的歌他熟悉,这是家乡的《贺郎歌》。你是兴城人吧?常江问。是呀,你也是?我是兴城北乡的。我是黄村的。我们相隔不到三十里呢,嗬,甲级老乡。
你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她问了北乡的板栗,又问黄村的银杏;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黄村的马蹄。回答是圆满的,丰收了,都丰收了。两人越说越投机。那么,你出来多久了,为什么不回去看看?要回去的,等赚了钱我再回去。
鞋子补好了,的确补得不错。付钱,一块的。你没有零钱?没有。补三角,我也没有角票。算了,不用补了。那怎么行呢?老乡嘛,还计较这几角钱?是呀,老乡,你就把这一块钱收回吧。啊不,常江提起行李就走。
她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桔子追了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