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困难踩脚下 再从“零”开始——部分农民企业家座谈乡镇企业的今天和明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3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困难踩脚下 再从“零”开始
 ——部分农民企业家座谈乡镇企业的今天和明天
90年代第一春来临之际,部分农民企业家聚会北京。记者邀请他们就乡镇企业如何在治理整顿中稳步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鲁冠球(浙江杭州万向节厂厂长):一提治理整顿,有些人就以为大难临头了,那完全是一种误解。治理整顿与发展乡镇企业不是对立的。我们乡镇企业靠市场调节多一些,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改革开放这许多年,一些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也确实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品质量差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整顿、改造和提高。乡镇企业只有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为社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多。去年,我们对职工的工资进行适当控制,搞自我压缩,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产值增长39%,效益增长31%。进入90年代,要重新开始,再登台阶,重点是扩大外销,准备拿100万元资金去开拓国际市场。
禹作敏(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乡镇企业要上新台阶,治理整顿是很强的推动力。我有个想法,乡镇企业是从“零”开始的,90年代要有再从“零”开始的勇气。面对新形势,我们突出地抓了人的工作,一是鼓劲,干部喊困难就别当干部,党员喊困难就别当党员;二是抓了人才战略,即聘请外面的“大财神”,培养本地的“小财神”。500多名有各种技能的知识分子为我所用。调整,争取越调我们的水平越高。
奚也频(江苏张家港橡胶总厂厂长):治理整顿,使我们看到短处,发扬长处,找到最佳发展方向,这恰恰是个良好的机遇。我们厂正是抓住这一点,及时调整航向,同时认真做好职工的工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1989年年产值达6600万元。有关方面已把我们厂生产的鞋定为中国标准型学生鞋,列入生产计划。我们要借治理整顿的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春圃(山东济南市清河企业集团总经理):对形势,必须做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销售疲软,而是疲中有俏;更不是所有企业都衰萎,而是有衰有盛。这就需要经营者善于及时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不断改进和创新,再以新产品的开发带动市场开发,从而把全局带活。治理整顿,正是要把这种机制调动起来,创造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春天。
吴仁宝(江苏江阴市华西农工商联合企业总经理):乡镇企业应该感谢两种人:一是鼓励我们的;一是批评我们的。鼓励能增强我们的信心,批评能使我们看到自身缺点、不足,都是好事。乡镇企业应该在治理整顿中同国营企业搞好联合与协作。因为客观上这两家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不能孤军深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营企业,同样,国营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乡镇企业。两家应该携起手来,到国际市场上去显身手,共为中华的经济振兴而努力!
  练好“金钟罩”和“铁布衫”
李根(广州市石井水泥厂厂长):我们经常强调企业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我看关键是人的标准化。今天强手如林,能不能站稳脚跟,就看你内功练得怎么样了。你如果光靠花架子吃饭,靠吹牛皮吃饭,那你的饭碗就肯定端不长久。我们厂去年一抓科技进步,二抓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三抓降低消耗。结果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中,我们厂产品在几百家立窑水泥厂中,获第一名。菲律宾指定要我们厂为他们培训技术人员。国家质量检验部门认定,我们厂的水泥达到了国家级标准。
卢志民(吉林四平市红咀子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老李说得对,乡镇企业就是要练好内功。首先是企业家们的内功要过硬。要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上练“气功”、“硬功”,管理是“金钟罩”,质量是“铁布衫”,只要管理工作和产品质量上去了,什么外界的力量都不会把企业挤垮,只能是越挤越硬实,越挤越坚强。现在我们的企业已开始用微机控制生产和指挥生产,去年获得吉林省质量管理奖,但我们认为这仅是个开头。
常宗琳(山东省牟平县国际联合企业总公司总经理):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不能有一点含糊,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我们公司的37个企业今年全部上管理,朝着第一流的水平努力,我们公司引进的设备,有英国的、意大利的,也有联邦德国的、日本的。先进的设备,必须有先进的管理和高技术水平配套。不然的话,就可能不是你使用设备,而是设备把你甩了。
徐灿根(浙江省上虞风机厂厂长):企业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所以,我们紧紧抓住培养人这一关键不放。近几年,先后投资80多万元,培养300多人。目前,受过培训的人员已占全厂职工总数的70%以上。我厂生产的节能风机年产2.5万台,仅此一项一年即可为国家节电1亿千瓦小时,减少进口,节约外汇500多万美元。
去年,我厂获得全国中小企业评选全面质量管理奖第一名,还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
李桂莲(大连市新金县杨树房服装厂厂长):近几年我们主要抓了产品质量。我们厂的产品在国外评价很高,从未遇到对方索赔、退货,全部享受“免检”。这是一个好的起点。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主要改造落后的经营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拿出真本事来,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去!
谭正(武汉市红旗化工总厂厂长):看来命里注定我们非当硬汉子不可。要内功硬,才能昂起头走路。我们厂的诀窍是大挖内部的“金山”,也就是狠抓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创一流产品。可别小看这一着,潜力大得很呢。今年我们不仅要使我厂的“雄狮”油漆打到全国去,还要上新型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争取打出国门。
  求三分发展用七分努力
周作亮(湖北潜江市幸福服装厂厂长):眼前国家经济有困难,随之乡镇企业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更大些。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还是挺起胸脯往前闯,这对我们的确是个考验。要说难,我们这些人体会可能更深些。创业时,哪有多么难呀,可我们挺过来了。近几年,为了赶出口任务,为国争光,我们的职工最忙时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可以不发奖金,不要加班费,完全是硬拚出来的。有了这种精神,再困难也不在话下。去年我们超额完成300万美元的创汇任务。
郭建民(陕西三原县美乐公司总经理):这次来北京的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对克服困难增强了信心。困难是客观存在,对乡镇企业来说,认识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找出路求发展的过程。去年是我们厂最困难的一年。各地压缩基建,我们本来畅销的食品机械产品也变为滞销。难关当头怎么办?为了能早点调整产业结构,全厂职工宁愿半年不发工资,也齐心协力集资12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厂里困难时,全厂职工不说二话,愿与企业共患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共渡难关的精神和凝聚力,不但企业获得新的转机,而且去年上交国家税收、集体积累和职工收入等,均按原计划增长。
鲁冠球:当前,乡镇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你要求得三分的发展,必须做出七分的努力。我想,这就是乡镇企业临百难而不衰的秘密吧。危机感促使我经常处于戒备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职工有“主人翁”感,是我们厂克难制胜的法宝。我们厂的口号是:当主人翁,想主人事,尽主人责,享主人乐。
禹作敏:说得对。主人翁感是一种信心,一种志气,中国农民是有志气的。有了志气,就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有了这样的农民,我们还怕困难吗?!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江西的曾荣苟、甘肃的杨纪强、新疆的何占山、广西的梁焕新、青岛的纪玉军等同志。
座谈会结束时,大家自动热烈地鼓起掌来。或许是因为各自真诚地表明了心迹,也或许是因为各自在这儿找到了知音。但有一点十分明晰:他们——这些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都愿以掌声代替鼓声来激励自己——前进!
        新华社记者 马成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徐潮江
        经济日报记者 高以诺
        本报记者 何加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