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情系中华——记中国民族艺术团与巴黎侨胞共度佳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3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法国通讯

  情系中华
 ——记中国民族艺术团与巴黎侨胞共度佳节
本报记者 张启华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正月十六,旅法华侨俱乐部等九个侨团在巴黎的“互助之家”联合举办了两场大型“旅法侨界欢庆春节联欢会”。旅法各侨团领导人和华侨、华人共三千多人分别在下午和晚上欣赏了中国民族艺术团的精采表演。
中国民族艺术团荟萃了国内十一名优秀艺术家。他们中有名震国内外、饮誉数十载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蜚声世界和国内歌坛的歌唱家,有多次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优胜的少数民族舞蹈家,还有名扬艺坛的古筝演奏家。他们给侨胞们带来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弹、唱、戏曲节目,让侨胞们一饱眼福;带来了亲切的乡音乡情,表达祖国亲人对侨胞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
难改的是乡音,难忘的是乡情。旅法近五十年的老华侨周亭先生,年已八十四岁高龄,远居法国北部城市里尔,为了观看演出,他提前一天乘火车赶来巴黎。在剧场,他以浓重的浙江方言对记者说,“北京来了亲人,巴黎侨界又举行这么大的活动,我不能不来。”法国上海联谊会的曹奎源夫妇虽已不算年轻,但仍是侨社的文艺骨干。今天他俩在剧场跑前跑后为艺术团服务。曹先生说:“我们能在巴黎亲眼看到祖国家乡这么多知名艺术家的演出,实在开心。”当女高音歌唱家傅慧勤以广东话演唱《故乡情》时,人们“心间思绪更激荡”,有节奏地拍手和着她的歌声,以表感谢之情。一位操广东腔的老先生说:“这位姑娘唱的真好,把我们的心情全唱出来了”。是的,侨胞们虽然“越过高山,渡过重洋”,也“难断悠悠万里心”,故乡永记在他们心上。不少侨胞把自己辛勤劳动、节衣缩食的积蓄资助家乡的建设,以表达他们与祖国“山山水水,心心相系,代代难忘”的感情。
侨胞们特别感激范瑞娟、张桂风、吕瑞英、陆梅英四位年过半百的老大姐献演越剧《打金枝》。她们那华丽的服装与精美的头饰、圆润动听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少年英俊的驸马、骄傲的公主、胸怀大度的唐皇、端庄贤淑的皇后的声相表演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演出后,不少乡亲赶到后台,为能与四位身着戏装的老大姐合拍一张纪念照为幸事。
海外相聚,手足情深。侨胞们的热情令艺术家十分感动。范瑞娟说:“过节、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能在新春佳节在海外与侨胞相聚,以自己的演出向久别的亲人拜年,令人难忘”。吕瑞英说:“侨胞们如此热情,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我只能以《打金枝》的片断慰问大家,感到不甚满足。我希望今后多组织这样的艺术团为侨胞服务。”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深情地对记者说:“我每天都生活在侨胞们的浓郁的乡情、真挚的感情、千倍的热情的包围之中,倍感亲切,无比激动。”报幕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琼感慨万千,她说:“侨胞的盛情令我十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把自己满腔的感情溶在自己的每首歌之中全部献给了侨胞。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目标都是一个,那就是祖国的繁荣与昌盛。”男高音歌唱家薄连琪说:“我是唱民歌的,我能以自己的歌慰问侨胞是自己多年的愿望。侨胞们对我的歌发自内心的欢迎,更激励我努力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去不断创新民族声乐,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本报巴黎二月十一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