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扁鹊遗韵的凝聚力——记天津市名中医门诊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扁鹊遗韵的凝聚力
 ——记天津市名中医门诊部
本报记者 肖荻
1989年11月5日。天津市名中医门诊部。台湾一位来津探亲的于老先生来到药房,心情焦虑。他为8岁儿子的癫痫病慕名来此求医,明天即将登机返台,还有许多事要办……。药房全班人马出动,不到半小时抓齐60副药。于老先生连连作揖而去。
港、澳、台同胞心系大陆,大陆的华陀古风和扁鹊遗韵也成了一个重要凝聚点。天津名中医门诊部正是这样一个荟萃中医界精华耆宿、服务于各方患者的宝地。
这里有40位主任医师、8位副主任医师,他们行医数十年,挽救过无数生命,如今多已须眉皆白而先后离退。他们本可在家抱孙养花颐养天年,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从1978年起,他们相约建立这个门诊部来“余热发电”。这样,使一般平民百姓直接受惠于高层次的回春妙手。两年来,这里共诊治内、妇、儿、外、骨、心、肾、脑、肝胆、胃、咳喘、血液、血管、风湿痛、皮肤、男科等各种病患10余万人次。
南开大学有位17岁的早慧大学生,患结核性脑膜炎,遍医无效,父母悲痛欲绝。经别人介绍,他们来到名中医门诊部,请年逾古稀的津门名医、温热病学家王季璘老先生去会诊处方,进药两剂,病人从昏迷中醒来,几付药后便霍然病愈。肝病专家吴宗璘使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沉疴好转;肾病专家金梦贤使出国在即,却浮肿乏力的体育教练病愈如期赴任……
1988年底,一纸飞鸿来自台北廖定五先生,述及爱女廖康龄在美求学时遇车祸重创,至今僵卧在床,只能用哭声示意。来函说:“在返乡旅途中得悉王季璘、何世英大医师擅治脑意外,劳神惠赐佳音,以宏中医国粹……”王季璘老先生见信后立即复函,建议服用“十香返魂丹”。过数月,台北又来函说要继续服用,但当地难买。王季璘叫工作人员跑遍天津各药房,仅得10付,悉数寄去,又破例将十香返魂丹的原方抄写得一清二楚寄去台北廖家,并嘱工作人员写复函时不要用简化字,要多用“令爱”、“阁下”等词儿,以利沟通。
这些老中医阅世已深。他们不但在医术的天地里神驰八极,在人生的价值观念上也趋于洞明。他们一向憎恶“门难进”、“脸难看”,动辄“孔方兄开路”的不正之风,并誓以自己的余生树点正气。曾任天津中医医院院长并多年从事中医内科、妇科的李振华大夫在家接待患者,不收分文。不久前的大年三十,一个病人为过好年来到脉管炎专家杨飞家延医。杨飞立即前往。病人过意不去,就悄悄在杨大夫皮包中放入300元人民币。但是大夫走后,病家发现那300元原封不动在自家茶几的茶碗下。这些老中医只取应得的一份收入即挂号费的一半,倘若挂牌“走穴”,那收入本是十分可观的。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楼里,华陀、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的传人们正以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做着不懈的奉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