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5000亿元储蓄引起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5
第1版(要闻)
专栏:

  5000亿元储蓄引起的思考
本报记者 韩祝平
1989年,我国银行存款增加1200亿元,储蓄余额达到5000亿元,比1952年的8.6亿元增长580倍,是改革前1979年银行存款的17倍多。
5000亿元银行储蓄不仅说明了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各方面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信贷资金来源。我国去年取得6000万吨钢、10亿吨煤等一系列丰硕成果,银行储蓄发挥了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
银行储蓄的快速增长,引起人们种种不同的看法。几年前只有900亿元银行存款时,就有人感到不安,这种不安随着存款的逐年增长而加重。有人把储蓄比做可怕的“笼中虎”。一些新闻传播媒介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压低了宣传5000亿元银行存款的音调,似乎是怕刺激了这只“虎”。
5000亿元银行存款有那么可怕吗?
有人担心:我国目前储蓄太高,市场弱小,一遇风波,就会对市场和银行造成很大压力。他们举例说,1988年抢购风潮中,仅从银行中提出几十亿元存款,就对市场形成了冲击,若是几千亿存款全涌到市场上,那比出笼老虎还可怕哩!
如果大家同时去提取所有的储蓄存款,对于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确吓人。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前不久北京工商银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储户暂无用途、防备意外和防病养老等无明确用途存款比重明显上升,占存款总数的45.6%,加上为孩子教育、成家和准备住房改革等一系列中长期投资存款,使银行储蓄的绝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不会轻易跑出来冲击市场。同时也应该知道,我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储蓄与市场规模是成比例发展的。银行就像一座水库,各项存款从四面八方汇进来,又以贷款的方式向配套的市场泄出去,经流转再回到银行。银行与市场在发展中会出现不平衡,但仍在大体相适应的水平上,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银行储蓄过大,市场承受力太弱”。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说:“目前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日趋减少,而资金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要尽全力增加资金来源”。应该说,提倡储蓄,有钱存入银行,就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不仅对每个家庭勤俭持家、合理消费有好处,同时也对支援国家建设有好处。我们不应该过分担心“笼中虎”而模糊了这一点。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大力宣传和鼓励银行储蓄,集中资金发展建设。日本人民如今已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据前不久一次统计,富裕起来的日本人仍然喜欢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存入银行,全国平均每户储蓄达1013万日元(约合7万美元),成为世界上户均储蓄最高的国家。我国银行储蓄属于低水平国家,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增加银行储蓄。
我国是有11亿人口、全国社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陆,消费层次多,开发潜力广阔。至于1988年秋一度发生的抢购现象,当时市场的确有难以招架之势。但这是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人们心理有某些失衡等等原因造成的。凭一时的现象来评价我国市场,就不易得出准确的结论。
从抢购风中的“紧”,到抢购风后的“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消费品生产和现实购买力之间确有不平衡,但差距不是那么大,有些商品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正常消费情况下,市场能够适应人们的生活基本需要。
有人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银行储蓄高,影响消费,造成市场疲软”。此说不见得全无道理,但仅仅归结为这一点,恐怕失之片面。如果你就此问题搞点市场调查,到大小商店去逛一逛,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去问一问,就会发现,他们不是没有钱,也不是不需要消费,而是生产厂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优质产品,商业部门还缺少积极推销的灵活方法。客观分析我国市场现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过剩和市场饱和,而是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同时消费者从盲目抢购中冷静下来了,消费正在恢复正常。现在紧要的是,调整产品结构,使之适销对路,同时加强服务。
有人提出,用降低储蓄利率来激活市场。这种做法有危险性,应当慎重。与物价上涨幅度相比,目前的储蓄利率并不高,保值储蓄仅仅是保值。群众就怕政策变,如果仓促降低储蓄利率,就会影响群众储蓄的积极性。而且在我国目前的市场上,若是不增加优质的产品和搞活销售,提高商品本身的吸引力来增加商品的货币回笼,单靠调低利率来激活市场,作用不大。没有人在买吃穿用的常规消费之前,先算算储蓄利率的得失。超出人们常规的消费,通常不称为消费,而是“保值”。在1988年的抢购风中,不制冷的冰箱、不摇头的电扇、不出影的电视机……都被抢购去“保值”了。从今天的市场物价看,得出了教训的人们,让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把存款取出来,买那些不急用、不合意可能还要再降价的东西,恐怕不是利率能调得动的了。
储蓄不是“笼中虎”。即使是“虎”吧,关在笼子里并不可怕。问题是不能轻易把它放出来。最根本的一条,还是稳定物价。只要物价上涨指数低于银行利率,“虎”就出不了笼子。中国是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搞建设主要是靠自力更生,从资金上说,就是靠全国人民节约储蓄,支援国家建设。这里有一个经济改革问题,还有一个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领导必须清醒坚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