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欢迎大家来谈“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欢迎大家来谈“水”
如果从大禹治水算起,中华民族已有了4000年水利史。作为生活着的人,我们都能体验到水的功过;作为经济建设者,我们又都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特别在尝到水利的甜头,也喝过洪旱“苦水”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基本建设迅速发展,一个曾掩藏的大问题慢慢显露出来:采1吨煤需水1—1.5吨;炼1吨钢需水20—40吨;造1吨纸需水200—250吨;生产1吨化肥需水500—600吨;合成1吨人造纤维需水1200—1700吨……“水老虎”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据统计,我国已有近150个城市缺水,人们不得不担忧起来:哺育了万物的水,虽然处在不断循环补给过程中,但它能无限满足人们的需要吗?
农民浇地开始收取水费;城里有水龙头的地方几乎都装有水表。炎热的夏季,一些城市半夜才来自来水;农民甚至几宵露宿田野,等水浇地……遗憾的是,人们感觉到了的并不一定深刻理解,普遍已经感受到的东西还远没有上升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大家仍在过量地开采,惊人地消费,人为地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危机。要说对策、办法也有很多,但是,假如人们的认识跟不上去,不知缘何惜水节水、防洪抗旱、保持水土、防治污染、综合利用等,任何高超的对策,完好的办法也是难以付诸实施的。
水已亮出了黄牌,现在是到大声疾呼、引起全社会重视的时候了。因此,我们想到在《人民日报》上开办这么一个专栏,取名就叫《大家来谈“水”》,刊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文章,让人民知道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家底”,明白水资源危机已不是什么潜在因素,它的险象已严峻地摆在面前,制约生产,影响生活,进而认识兴修水利、节水惜水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来稿多是小题目、小角度,集中一点,或谈体会,或讲教训,或介绍经验,有理有据,虚实结合,切不要面面俱到。每篇几百字、千把字,最好;至多不超过两千字。来稿请寄人民日报经济部(邮政编码:100733),注明“谈‘水’稿”。
我们计划专栏结束后,评出“优秀稿”若干篇,发给证书,以资鼓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来稿。
                      水利部 
                    人民日报经济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