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阅读
  • 0回复

刘鼎与兵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5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刘鼎与兵工
王立 来金烈
刘鼎同志离开我们好几年了。每当我们忆及人民兵工事业创建和发展的艰辛历程、忆及建国后国防兵工的宏伟规划和建设,就自然地缅怀刘鼎同志对我国兵工事业的高瞻远瞩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挚着追求以及他高尚的思想品德。
崭露头角
1933年春,刘鼎同志从白区调中央苏区工作,途经闽浙赣苏区时被方志敏同志挽留下来,担任闽浙赣苏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兼红军第五分校政委。闽浙赣苏区处于游击环境,条件十分艰苦,红军缺乏武器弹药,连一门小炮也没有。刘鼎同志接受方志敏要他领导制造火炮的委托,出任洋源兵工厂政委。洋源兵工厂刚从修械所的基础上组建起来,主要靠手工作业生产地雷、手榴弹,并修理枪械。厂里没有技术人员,他既是政委,也是技术员。他带领几名工人师傅,亲自动手设计研制,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制造出三门35毫米的钢质迫击炮和一批白口铁的迫击炮弹。他还从第五分校中挑选学员,组成小炮兵队,用自己制造的小炮和弹,打中了敌人的碉堡。这是人民兵工自己设计制造的较早的火炮。
“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刘鼎同志从延安奔赴太行地区。1940年5月,他出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他一方面发挥组织才能,充分利用晋东南根据地的资源,使太行兵工得到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彭德怀副总司令“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的要求,充分发挥生产技术才能,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成功地研制和生产了大批武器弹药。首先,针对太行地区三个步枪厂生产的步枪规格不同,性能各异,零件不能互换,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抓了步枪生产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其次,根据彭总的要求,利用缴获日军的50毫米掷弹筒和弹,组织研制,终于在1941年4月试制成功能够与日军装备抗衡的50掷弹筒和弹。这是根据地军工生产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人民兵工的武器生产由制造枪支为主转向制造小炮和炮弹为主的历史阶段。此外,在刘鼎同志的领导下,八路军总部军工部还陆续研制和生产了硝化甘油、硝氨炸药、复装子弹、武工队专用短枪,并于1942年至1943年,普及造雷技术,使地雷、手榴弹在根据地大普及,村村造雷,户户埋雷,炸得日伪军晕头转向,惶惶不安。到抗日战争后期,太行兵工基本上实现了彭总提出的“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的要求。
发展新型武器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鼎同志奉命从延安率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赶赴东北,途经热河受阻,即留在晋察冀解放区,任军工局副局长,协助局长姚依林同志工作。1946年5月,他在宣化龙烟机器厂蹲点,利用这个厂较大的化铁铸造能力,把宣化各机器厂的机床集中到这个厂,建成一个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的大厂,发动群众,日夜两班突击生产,支援前线。不久,根据上级指示,他又组织将这些工厂中的技职人员和设备等撤退到晋察冀后方,组建新的兵工基地。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战斗,一个以河北灵丘县上寨为中心,包括发电厂、子弹厂、炮弹一厂、炮弹二厂、手榴弹厂等的基地建立起来了。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朱德总司令多次指示刘鼎同志迅速解决攻坚战所需的弹药,一是大量制造炮弹,二是生产摧毁城墙和碉堡的炸药包。为此,他组织了几个研究室,根据前线需要,研制新型武器弹药。就在1947年秋,他把标准图纸、说明书和样机发送各有关兵工厂,组织生产,成批供应前线,用于攻坚作战。一种带长杆装炸药包的炮弹和大口径炸药包投掷机威力极大,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土飞机”、“土坦克”。这些新型武器和炮弹源源不断地供应前线,在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解放太原的战斗中大显神威,使我军炮火压倒了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年秋,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刘鼎同志任公营企业部副部长,继续领导兵工生产和科技发展工作。
抗美援朝立新功
新中国成立后,刘鼎同志任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兵工、机器制造等行业。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急需大批武器弹药。刘鼎同志立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战备生产上来,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全国兵工厂都紧急动员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当得知前线急需反坦克武器时,刘鼎同志立即组织有关工厂研制了57毫米无座力炮和炮弹、90火箭筒和火箭弹,以及反坦克手榴弹和反坦克地雷等新型武器弹药,送往朝鲜前线,有力地挫败了美军的“秋季攻势”,深受志愿军指战员欢迎。在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前,我志愿军使用的武器弹药,基本上还是靠我国自力更生地生产供应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刘鼎同志领导的10万兵工大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终生热恋兵工事业
1952年,为迎接制式化武器的试制,为开展正规化的国防兵工建设,刘鼎同志精心组建了一批为兵器工业服务、具有技术基础性质的研究所。
1957年,刘鼎同志被重新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防工业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学会两套本领”的方针,刘鼎同志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对全国重工业的了解,深入各兵工企业,指导并帮助工厂选择国家急需、又是短线、缺门的民用产品。许多兵工厂生产的民品填补了全国机械工业的空白。
1963年,三机部一分为三,组成三、五、六机部,刘鼎同志任三机部常务副部长,从而离开了兵工的领导岗位。但此后的20多年中,直到逝世,他始终关心着兵工事业的成长。即使在“文革”逆境中,身陷囹圄,他也没有忘记兵工。他在无辜被关押期间,利用各种纸头写下的10多万字笔记,大部分都是有关兵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刀具等。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担任了中国兵工学会顾问,对开展兵工科技学术活动,提供了许多积极建议。与此同时,他以极大的热情组织指导兵工史料的征集和编辑工作。终其一生,刘鼎同志对兵工的挚着情感是始终不渝的。
刘鼎同志在我国兵工事业上凝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广大兵工战士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奋勇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