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美苏削减化学武器的新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6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苏削减化学武器的新突破
田志立
二月上旬,美苏两国外长在莫斯科发表的《美苏化学武器声明》宣称:双方决心努力签订并实施一项可以有效核查的多边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研制、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并将在全球范围销毁储存的一切化学武器;双方将努力实现在一九九○年六月的首脑会谈期间签订一项销毁化学武器的协议;双方将在协议实施开始的头八年里把各自的化学武器削减到同等的水平,在随后的两年里将销毁剩余的全部化学武器;双方将以发起“所有能生产化学武器的国家必须遵守”一项多边公约,“自该公约付诸实施之日起所有的化学武器的生产都将停止”。西方舆论认为,这表明,美苏在削减化学武器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美苏在削减战略武器、常规武器和化学武器三个领域的谈判中,为什么能首先就削减化学武器达成一项原则声明呢?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禁止化学武器是世界裁军史上首批条款之一。早在一八九九年《海牙国际会议宣言》中,就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以施放窒息性和中毒性气体为唯一目的的炮弹”等内容。一九二五年,三十七个国家代表签定的《日内瓦议定书》中规定:在战争中禁止使用毒物、有毒或类似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以及细菌战剂。一九四八年,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常规军备委员会第一个决议,便是确认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等为大规模杀伤武器,应列入裁军的范围。
其次,化学武器是一种仅次于原子弹的大规模杀人武器。在世界军事史上,以军用毒剂和把有毒物质用于军事目的,是在一次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交战各国使用了十一点三万吨刺激性、窒息性和糜烂性毒剂,造成约一百二十二万人员伤亡,其中九点一万人死亡。二战后,化学武器使用量急剧增加,仅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二年间,美军在越南就使用了九万多吨化学战剂,其中包括神经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植物杀伤剂,这不仅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而且严重地污染和破坏了生态环境。
第三,化学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有日趋扩散之势。由于化学武器的生产技术比生产核武器和某些精密武器容易掌握,加之某些毒剂,如荠子气、氢氰酸等,本身就是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或产品。化学武器的这种军民通用的特性,增加了制止化学武器扩散的难度。据西方推测,目前世界上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化学武器的国家已达三十五个,其中许多国家没有掌握核武器,但却拥有大量化学武器。
正是化学武器构成了对全体人类越来越严峻的威胁,禁止化学武器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九八九年初,全球一百四十九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九二五年日内瓦议定书参加国及其他国家会议”。与会各国都赞成废除化学武器,要求推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的工作。同年九月,近七十个国家的政府和化工界代表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政府和化学工业界反对化学武器国际会议”。今年二月,关于全球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又在日内瓦复会,预计在明年底之前可能达成有关协议。
由此看来,在世界舆论的推动下,美苏这两个世界上拥有最大化学武库的国家,首先就削减化学武器发表声明,无疑是一种势在必行之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