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赴会前夕话“稳定”——访北京市几位全国人大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7
第3版(综合)
专栏:

  赴会前夕话“稳定”
 ——访北京市几位全国人大代表
本报记者 张书政
(一)
3月7日,京郊大兴县留民营村的会议室里,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占林正在主持召开一次座谈会。老张对乡亲们说:“每年人大会议上,无论大组会、小组会,我都要发言。今年,咱们农民要说的事也不少。大家看看,我都要说些啥?”
坐在老张对面的是位须发皆白的村中长者,叫金连启。他放下手中茶杯说:“现在电视、广播里都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我赞成。我看,今年捎给人大会议的头句话,就是希望国泰民安,社会稳定。要不,庄稼人咋种粮食?”
“捎给人大会议的头句话”激起与会者的同感。乡农工商公司副经理卢文武接过话茬说:“北京平息暴乱后,农村形势不错。农民坚定不移地相信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没有安定团结的局面,农民就稳不住,也就谈不上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马景旺、王金书等在发言中,希望政府稳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多为农民着想,还希望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家安心务农。
张占林最后说:“我看,这些想法,不光是咱们村的意见,也是全国农民的心愿。这几条,我都能带上去。”
(二)
灯下,全国人大代表阎承宗正伏案疾书,整理最近下厂调查的材料,准备在人大七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老阎是北京市经委主任,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时间下厂矿调查研究。前不久,他了解到北京有少数工厂停工停产,社会上也有种种传说。他一连几天召集有关工业总公司(局)的总经理(局长)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厂长座谈,还深入到生产困难较大的北京齿轮总厂、北京玻璃总厂等单位摸情况。老阎了解到,这些企业确有不少具体困难,但工人的情绪还是稳定的。不少企业正抓住治理整顿的良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一些生产任务不足的厂家,利用空闲对职工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玻璃总厂党委书记张矛说:“我们企业是顾大局、识大体的,与政府同心同德,有信心克服暂时困难。”厂长李志新说:“我们首都工人一定要为维护社会稳定局面发挥主力军作用,这一点可请各界人士放心。”
人大会议临近了。老阎想,应该把北京工业企业的真实情况在人大会议上通报给各界代表,也建议人大会议能重视对社会稳定问题的讨论。为此,老阎这几天一直利用工余时间准备发言提纲。
(三)
3月9日中午,京丰宾馆836房间,出席北京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北京铁路分局总经济师陈连英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教育局长陶西平正在促膝交谈。
坐在长桌前的陈总翻着一份简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总的是稳定的。老陶,中、小学的情况怎么样?”穿大方格西装的陶局长坐在临窗沙发上说:“中小学情况不错。北京市中小学15万教职工,140万学生,许多师生都认识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稳定是前提。”陈总插话:“家长也不希望学校乱哪!”老陶接着说:“哪里乱哪里倒霉。”陈总的情绪受到感染,内心很不平静,慨叹道:“局部的混乱会影响全国,我们铁路上感受更深。现在各行各业人心思定啊!”老陶应声:“对,对。过几天,开全国人大会议,我要在会上谈谈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