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调查使工作有了主动权——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7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调查使工作有了主动权
——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萧关根
90年代第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复旦大学又有602名教师下到班级、寝室同学生谈心,了解思想情况,开展形势教育和成才教育。党委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我们是根据上学期组织教师下系辅导的经验和学生的要求,组织教师下去的。
上学期开学初,学校党委安排826名教师下系辅导,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反思、稳定情绪、稳定学校秩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下去辅导前,学校经过调查研究,准备好有关材料发给大家,使大家对如何回答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材料系的教师还专门组织了集体备课。经过一段工作,党委办公室又将所了解的情况交给校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一块,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社会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等系列讲座。在第一个讲座中,著名学者苏步青、谢希德、杨福家和校长华中一等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赤诚之心,勉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第二个讲座中,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作了题为“建国40年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并且指出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这些障碍都是可以消除的。学生们反映,这样的报告有实情分析,又有理论深度,使人信服。
去年动乱以后,复旦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的。党委书记林克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情况。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互相协调,围绕近10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有热点问题调查、专题调查、动态情况调查,一学期中共写出了68篇调查报告,为党委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党委副书记王荣华在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时说:“本学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有成效,是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基本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取得的。”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许多学生痛感对国情的无知是盲目卷入动乱的重要原因,产生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让社会理解大学生的愿望。各系的调研员都向团委、学生会反映了这方面的信息。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团委、学生会决定组织“社会服务日”活动。海报贴出后,全校有3000多名学生报名。1989年11月12日,1200多名学生在人民公园、十六铺码头、五角场等地冒雨维持交通秩序,清扫马路、维修家用电器、开展法律咨询和表演文娱节目。这样的活动受到市民们的称赞。团委副书记、学生会秘书长小杨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联系落实了12个实践基地。不少工厂欢迎复旦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
寒假中,校、院、系的一些负责同志十分注意调查师生的思想情况。党委书记林克同志在春节期间一家一家拜访中青年学者,征求他们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闻系和管理学院的党总支负责人分别走访了二三十位教师,党委有关部门还召开了留校学生座谈会和研究生座谈会,了解大家对东欧形势、毕业分配和出国留学等问题的看法,并就这些问题请专家作报告,进行正面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