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两会”前夕访《民主》杂志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8
第3版(综合)
专栏:

  “两会”前夕访《民主》杂志社
本报记者 袁建达
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来到北京东城鼓楼附近,访问民进中央主办的刊物、被称为知识分子议政的讲坛——《民主》杂志社。
正巧,《民主》杂志社社长楚庄(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主编毛启邠都在场,我们便交谈起来。
楚庄和毛启邠介绍说:《民主》的前身,是民进创始人马叙伦、徐伯昕、郑振铎等在抗战胜利后创办的《民主》周刊。1946年10月,这家坚决拥护中共政治路线、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和内战政策的爱国民主刊物被当局勒令停刊。
“40多年后,《民主》又出刊了。今天的《民主》,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产物,是民进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民主》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民主》周刊的革命传统,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发扬民主、尊重科学,贯彻‘双百’方针,积极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应有的贡献。”楚庄一口气说出了创办刊物的宗旨。
“《民主》创办于去年8月,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你们有什么考虑?”我问。
楚庄笑了笑说:“其实,办刊物的审批登记手续去年3月就办好了。后来北京发生动乱,刊物创刊号推到了8月。当时,有些好心人,包括海外的一些朋友劝我们换一个刊名,别用‘民主’二字,免得引起麻烦。他们有很深的误解,以为社会主义不要民主,以为平暴之后就不讲民主了,实在可笑。我们向民进中央的领导同志请示后,决定不改变《民主》的刊名。建国前,《民主》周刊与国民党斗争,争取人民民主;如今,我们要大力宣传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民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的诞生,向海内外人民表明,中共的统战政策没有变,民主党派仍在正常地开展工作。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民主!如此堂堂正正的《民主》,为何要更名呢?”
《民主》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了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名誉主席谢冰心的热情关怀。雷洁琼不仅带头撰写文章,阐述民主党派与中共的血肉关系,论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几次组织北大、人大教授写文章,推荐给刊物发表。冰心老人在百忙之中也挥笔给刊物撰文。
到目前为止,《民主》已出版了8期,第9期正在付印中,这本封面上印着风帆的刊物,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仅有题材严肃的关于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政论文,也有幽默、辛辣的针砭时弊的杂文,还有可读性很强的纪实性文章。
楚庄解释说:“民主当然主要是指政治民主,但还包括经济民主、教育民主、文化和科学的民主等等。所以,我们的刊物要广开言路,要从民主党派的角度去议论国事,切实行使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权利。”
由民进中央主办的《民主》杂志,逐步赢得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欢。创刊以来,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社会上的老作家、知名人士主动给刊物写文章,不少大学师生、中学教师也纷纷寄来精心撰写的稿件,国内几家较有影响的文摘报纸多次摘编了《民主》上的文章。
我问:“民主党派办的刊物,中共统战部干涉过问吗?”
毛启邠主编回答说:“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按照法律和民进的章程办刊物,所以统战部从不具体干涉或过问。统战部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谈起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楚庄兴奋地说,中共把民主党派怎样办刊物的意见也写进这个重要文件中去了,这对民主党派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支持。《民主》要按照这个文件的精神办好刊物,把它办成一个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发表政见的民主讲坛,成为探讨问题、研究理论的公共园地,成为疏通言路、反映民意的有效渠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