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树多鸟喜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树多鸟喜栖
新华社记者 王漫沧
在银川去吴忠的路上,我饶有兴致地数起了路边树上的喜鹊窝。60公里路程,竟看到20余处。
过去河套平原只是候鸟多。1958年,黄河上建起了青铜峡水库,库区淤积成一块3万多亩的小岛,岛上衍生出2万余亩天然柳林和灌木,于是这里便逐渐成了一个鸟岛。每年有十几万只南来北往的候鸟到此歇息,据说种类比青海湖鸟岛还多100多种。珍贵的天鹅、黑鹳等是岛上常客。
树多鸟多,鸟类对生态环境的变迁要比人更敏感。
在宁夏河套地区,高大挺拔的林带,堆绿叠翠的村庄,无论走到哪里都绿树成荫。平原地区11个县市全部实现了林网化,有人这样形容树木之稠密:“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
宁夏河套平原的树木主要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1946年编印的《宁夏资源志》记载,当时全省只有树木3000万株,还不如现在一年造林的数量。后又经过连年战乱,解放初这里已难见成片树木。每到春季,朔风卷着腾格里沙漠的沙尘,铺天盖地。这样的环境里,极少有鸟儿逗留,只有不畏风沙的沙鸡还来光顾。
宁夏河套平原生态环境的变迁,不光是“树多风息鸟喜栖”,经济上的反映也十分明显。过去,这里平均两年就出现一次干热风,现在已连续6年没有发生了。小麦、水稻亩产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