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点点滴滴见精神——记京西宾馆公务员程祥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点点滴滴见精神
——记京西宾馆公务员程祥凯
本报记者 赖仁琼
他,总参机关学雷锋标兵中唯一的职工代表,人称“活雷锋”、“老黄牛”的京西宾馆供管科公务员程祥凯,几十年来,在平凡岗位上13次立功、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报答党的恩情、履行着当年的入党誓言!
    一
1963年,组织上把程祥凯从军委四所调到京西宾馆。当时,全国全军正在轰轰烈烈地学雷锋。在苦水里泡了24年的程祥凯与雷锋的身世颇为相似,“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声也同样表达了他的心声:“是党哺育我成长,共产党胜过亲爹娘。党号召学雷锋,我也要做雷锋那样的人。”
程祥凯原来做过餐厅摆台员,来“京西”后,他又当过给养员、采购员、饲养员、公务员。不管干什么,他都干得十分出色。当采购员时,为了省汽油,程祥凯主动将汽车运米面改为三轮车拉运。为了买到新鲜价廉的蔬菜,他骑着三轮车满城跑,四处挑选。节假日前夕,城区菜市场人多菜贵,他便蹬车往郊区跑。虽然往返百十来里路,但程祥凯认为,既能让同志们吃好,又能为公家节省一点,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最让大家敬佩的是,程祥凯在食堂工作多年,从未白吃过一口食堂的东西,也不在为公家买菜时给自家捎带买。同志们夸他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难怪每年评功评奖,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投票选他。
    二
在宾馆,程祥凯是个有名的节约模范。走路时哪怕见地上有颗钉子、有根铁丝也要捡起来,有的送到营房科,有的则留在他的“百宝箱”里以备修补之用。程祥凯认为,国家这么大,又不富裕,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掉可不行!
宾馆给职工配发的工作服,程祥凯有好几次放弃领取上好的毛料服。理由是旧的能穿干嘛领新的?不领,就给国家省下了。
有人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程祥凯对此最厌恶,只要发现有人想占公家的便宜,他总是敢说敢管。一次,有个人拿块木板走出宾馆后院大门,程祥凯见了,立即追上去,让其将木板放回原处。在食堂工作时,发现有人把公用的碗碟拿回家,他骑着三轮提着筐挨家挨户去收。有一次,他发现一位干部家里用的几乎都是公家的碗碟,他毫不客气地批评对方后,硬是把碗碟全部要了回来。当然,程祥凯因此得罪了一些人,还有人说他“多管闲事”,但他认准一个理:不管什么人,谁拿公家的东西都不成!”
    三
来到程祥凯的家,我们不免暗暗吃惊:他与老伴的住房里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床上叠放着两床洗旧了的军被,床单已打了十几个补丁,床头还有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衣。环顾四周,唯一显出时代气息的只有三屉桌上那台30厘米黑白电视机。
程祥凯一家何以如此节俭?是收入低、负担重?
看看程祥凯的复员费怎样处理就明白了。
程祥凯复员时,拿到5000余元复员费。没过多久,正赶上国家第一次发行国库券。当时,大儿子筹办婚事已花了一些钱,程祥凯决定把未动的3000元用来买国库券。老伴想不通:紧日子过了这么多年,再说,小儿子结婚还得花些钱。当晚,程祥凯召开了家庭会。他说:“以前我常讲共产党就是我亲爹娘,如今爹娘有困难,当儿子的岂能袖手旁观?你们可都要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一家。眼下国家建设急需资金,咱老百姓过日子、办婚事都可以节俭一点嘛!”
老伴想通了,连未过门的儿媳也同意程祥凯的决定,尽管他当时月工资只有60元。到去年为止,月工资也才105元的程祥凯,已买国库券8000余元。
    四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来宾馆27年,程祥凯竟从未休过星期天。就连春节放假,领导不安排他值班,他也照样来宾馆,见活儿就抢着干。有人粗略地算过,多年不休星期天、节假日的程祥凯,工作已经干到了1995年!
前几年,领导见他年纪大了,便让他到公务班管煤气。以前,管煤气罐的同志总是等收齐50个机动罐后,再用汽车拉到煤气站,这样,用户难免发生“断气”现象。程祥凯接手后,改蹬三轮车,收回几个空瓶就去换几个。从此,再没发生过用户“断气”的情况。有位领导心疼地说:“夏天蹬车,老程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若碰上用户年龄大、身体不好,他就把煤气罐扛上楼送到家,感动得人家不知说什么好。毕竟老程也是60多岁的人呀!”
除了分内事,程祥凯又把送牛奶、发晚报、扫院子等分外活儿全都揽了过来。清晨5点多,正是京城早起的老人打拳、遛鸟、跳迪斯科的时分,而程祥凯却在宾馆后院挥动大扫帚清扫草坪、路面。夏天,晚报常在下班后才来,他天天等到发完报纸才离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