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继续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访上海飞机制造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0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继续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
 ——访上海飞机制造厂
本报记者 章世鸿
最近,记者多次去上海飞机制造厂采访,每次都有新收获。
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同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合作生产MD—82型大型客机,去年合同是总装7架,因受动乱影响,7月底,只完成2架,后5个月能否完成5架,令人焦虑。但到10月底,第6架飞上蓝天,到12月份,第7架也完成了。
这样的速度,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为此批示:“听到去年胜利完成7架MD—82飞机任务十分高兴,望转告该厂领导并全体职工,继续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再接再厉,保证质量,完成全部任务。”批示传到工厂,全体职工受到很大的鼓舞。
上海飞机制造厂本是中小型军用飞机的大修厂。1970年开始试制大型客机,我国第一架自制客机“运十”飞机即在此地诞生。这架客机试制的过程是曲折的,但确实培养了一批技术力量,又在大场地区发展了一个新厂区,添置了若干设备。1985年4月,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协议书。第一架客机1986年4月在上海飞机厂开铆,第二年7月交付沈阳民航局使用,获得普遍好评。1987年总装2架,之后,速度不断加快,1988年总装4架,1989年是7架。飞机的合格率、试飞的合格率达到100%。目前,上海飞机厂已经具备年产14架的生产能力。
先进的技术需要有先进的管理,否则势必出现各种混乱。对我国航空工业职工来说,掌握先进技术还不难,难在适应新的管理体制上。这个难关,经过几次反复,现在也终于度过了。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式向上海飞机厂颁发了生产许可证。向国外发这样的证件,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上海飞机厂的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成为麦道公司工厂生产线的组成部分。
上海飞机厂的职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记录。任何一个零件,从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进库保管、领料、加工、装配等各道工序都必须准确地记录在指定的表格上,已完成的各道工序要由有关人员和检验人员盖章。一个车间负责人对我说:“即使20年后,一架飞机发生技术故障,我们也能立即根据当时的记录查清故障发生的原因并知道该由哪一个人承担责任。”参观者特别感兴趣的一件事是上海飞机厂自己开始生产MD—82飞机的一部分部件,并且已向美国输出,作为补偿贸易,以求保外汇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