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纠正推广农业丰产经验宣传中的两种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7-23
第3版()
专栏:报纸述评

纠正推广农业丰产经验宣传中的两种偏向
半年以来,各地报纸一般都已重视了农业丰产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有些经验如曲耀离棉花密植经验,经过报纸的反复宣传,已成为广大棉农发挥潜在力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榜样。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报纸在推广某些农业丰产经验的报道中,不能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深入的宣传,而发生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
推广农业丰产经验宣传中命令主义的具体表现,是强迫农民普遍推广新的耕作法。这以川西日报表现的最为突出。川西在今春曾发生强迫普遍推广水稻“稀株密植”法的偏向。有的乡干部自己还不懂“稀株密植”,就强迫农民实行“稀株密植”,致引起农民的不满。有的县份竟主观地订出全县“稀株密植”计划,强迫农民普遍推广。川西日报对这种强迫命令的作法,不但没有及时予以批判纠正,反而多次地作了盲目的宣传和表扬。例如,五月八日该报在“张玉山互助组作好插秧准备”消息中,就曾对“立刻把已挖好不合格的厢沟改了”的强迫作法作了表扬。该报在五月十一日“金堂官仓乡人民政府及时宣传推广稀株密植法”消息中,一方面指明金堂官仓乡二村五十个村干部中,有二十九个人不相信或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乡人民政府纠正了“保守思想”,七百余亩早水田已“绝大部分”采用稀株密植法。川西日报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直至五月十七日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厅发出“关于纠正推行‘稀株密植’中发生偏向的指示”以后,才开始得到纠正。这种强迫普遍推广的偏向所以发生,显然是由于这些报纸编辑部不了解重点试验的方针,没有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当然,过于强调农业技术的地域性、特殊性,而完全拒绝外地先进经验的宣传和介绍,也是非常错误的。重庆新华日报的读者们曾写信要求该报介绍全国其他地方的丰产经验,如山西曲耀离的种棉经验等。可是新华日报却采取了拒绝的态度,认为:“农业生产受地域性的限制很大,北方的经验拿到南方就不一定能适用。”(见三月二十三日该报“编者按”)因而,该报对外地的农业丰产经验,就一直没有加以介绍。毫无疑义,在推广农业丰产经验时,不只北方的经验不能硬搬到南方去机械地应用,就是对某一省、某一县、某一农民的丰产经验,也不能随便硬搬乱用,必须根据当地农民的觉悟程度和生产条件,有重点地逐步加以推行。但这是不是说,报纸可以据此而对于已推行有效的外地先进经验,就不能加以批判地介绍了呢?这是不是说,这些先进经验的基本原则也“不一定能适用”呢?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在事实上,山西曲耀离的植棉经验,就是采用了苏联的“稀株密植”先进经验的结果;这种经验在西南雨水较多,气候潮湿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能“适用”的。四月十五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西南农林部工业原料处“总结植棉模范的丰产经验,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一文,就否定了这种保守的观点。该文说明根据苏联的先进经验,以及山西省曲耀离和北京国营双桥农场的丰产结果,“棉花必须适当的密植”,并指出在西南地区,根据一定的条件,“就原来每亩株数的基础上,适当地酌量增加密度,洋棉每亩植棉株数以二千四百株至二千八百株,较为适当。”这就说明重庆新华日报拒不介绍外地先进经验的态度,实际上也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
上述事实证明,无论是强迫命令的偏向,或是狭隘经验主义的偏向,都直接有害于农业丰产运动的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