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杨泓
目前不少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原材料供应和对外销售渠道基本上掌握在外商手里。这在企业举办之初是不可避免的。这叫作“借船出海”。
在“借船出海”期间,中方也不能偷闲等待,而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本领,学习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推销的手段,逐步掌握外销的诀窍,并不失时机地努力开拓外销渠道。一句话,要加紧锻炼自己“驾船出海”的能力。
福建沿海开放地区传来了好消息:漳州中外合资华福来箱包公司,去年出口了350万美元产品,今年9月以前的订单也已经接满,可谓生意兴隆。更令人高兴的是今年的订单全部由中方经手。中方的本事显然已大大提高了。莆田福祥制鞋合资公司,中方总经理能够约请海外客户到本地来开订货会,与客户面对面直接谈判。还有一位安星藤器公司的中方总经理,每年都要到国外了解市场行情,招商订货,他还是个藤编里手,在国外当场表演,与客户讨价还价,力争提高销售价格。
我们为他们能自己“驾船出海”而叫好。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这是一个可喜的飞跃。但愿出现更多的中方“驾船出海”的企业。
当然,对有关的主管部门来说,应该给这类企业开方便之门,要“促驾”而不是“挡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