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从三河县扶持农民养鸡看供销社深化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
——从三河县扶持农民养鸡看供销社深化改革
纪郎河
(一)
河北省三河县供销社的改革,是从1982年开始的。起初,改革主要在内部进行,在与农民的关系上,迟迟没有改变单纯的买卖关系。这不仅损害了供销社在农民中的形象,也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198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三种”(棉、菜、果)、“五养”(猪、牛、羊、鸡、鱼)为突破口,振兴三河农业的发展战略。上任不久的县供销社主任李贵山,带领一班人总结几年改革得失,认为供销社要振兴,必须着眼当地的经济发展,把自己摆进去,参与生产,扶持生产,到农民中去,为农民服务,在强化服务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是供销社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1988年初,他们根据自身摊点多、与农民联系面广的优势,选择了投资少、周期短、宜于家庭作业的养鸡业作为重点项目,对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促进养鸡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饲养400只以上肉鸡的大户就达800家。去年全县农业产值增加3000万元,养鸡业占1/3以上;全县出栏肉鸡104万只,农民养鸡纯收入达156万元,养鸡户平均收入2400元;今年预计出栏肉鸡150万只,农民养鸡纯收入可达255万元,养鸡户平均收入3300元。扶持农民发展养鸡,不仅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繁荣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促进了供销社自身的发展。3年间,供销社新增固定资产总额1500万元,相当于建社前30多年固定资产总值的2倍;1989年实现利润261万元,比1987年翻了一番。
    (二)
三河县供销社是如何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养鸡的?
70年代,三河县就出现过几个养鸡专业户,但后来陆续都垮了。症结何在?关键是服务没跟上。从那以后,一提规模养鸡,农民就摇头。因此,当供销社刚倡导农民养肉鸡时,群众反应冷淡。供销社的干部职工说,群众不信,咱们先做出个样子来。1988年春,他们就利用闲置的棉站场地,在全县范围建了12个养鸡场。齐心庄供销社开养最早,3间旧库房,进雏2000只,50天功夫,每只就长到2.5公斤重。群众奔走相告,前来参观,当下就有几户农民要求饲养。供销社把他们作为重点户,精心扶持,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虎将庄农民韩振东,饲养500只鸡,不到两个月,收入1100元,轰动全村。半年时间,这个村就有60多户办起家庭养鸡场,成为全县第一个养鸡专业村。
农民养鸡的积极性起来了,接着就是如何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开始养鸡时,遇到很多困难,缺少运输工具,不懂防疫技术,谁管?鸡雏谁供?饲料谁送?成鸡谁收?在扶持农民发展养鸡的实践中,他们逐步摸索,不断完善,每发展一个养鸡户,就建一份档案,实行数据管理。按照档案记载,定时上门服务。农民把这称为“四到家”:一是送雏到家,他们与北京中美泰大发公司签定了供应合同,根据养鸡场和农户预定进雏的时间和数量,及时调运,逐场逐户送上门。二是送料到家,鸡雏进了门,鸡料同时到。依照养多少鸡用多少料和饲料转换时间,定时准点,一号料吃完,二号料准到。三是防疫到家,在每一个饲养周期的不同阶段,实行巡回上门检疫,使鸡的成活率达97%以上。四是收购到家,他们先后与30多家国内用户和外商建立了稳固的供销关系,做到货畅其流。按时上门收购,兑付现款,保护了群众养鸡的积极性。
农民家庭养殖,本小力单,经不起市场波动,想致富大干,又担心赔本。供销社为消除养鸡户的后顾之忧,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垫付生产资金。一年多时间,累计垫付款150万元,帮助135户农民脱贫致富。二、实行保护价。去年,供销社从外地购进的鸡饲料三次涨价,一些大户忧心忡忡,县社就四次上调肉鸡收购价,使养鸡户避免了损失。三、实行“保险”。鸡发生意外损失由供销社酌情予以赔偿。这些措施,给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许多农民纷纷扩大饲养规模。
扶持农民发展养鸡需要有相应的组织、设施作保证,为此,三河县供销社在自身建设上着重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县社组建了畜禽购销服务公司,所属的22个基层社分别成立了服务站。畜禽公司内设供应科、防疫科、销售科等,统筹负责全县养鸡业的雏鸡调剂、饲料供应、防疫灭病、技术指导、成鸡收购、屠宰加工、冷冻储藏、运输销售等项业务。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已形成了一支拥有8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服务队伍,为鸡场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建设成套服务设施。他们采取发展养鸡与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的做法,3年间,各种设施投资达1500万元,先后购置了14部运输车辆和营业设施,上了饲料厂、孵化场、屠宰厂和冷冻厂。这些设施的配套建设,使这个县的养鸡事业初步做到了雏鸡有来源,饲料有保障,屠宰有车间,储藏有库房,运输有车辆。近期他们又兴建了年产400万雏鸡的种鸡场,扩建了饲料加工厂,新建了生猪屠宰线(用鸡粪养猪,提高综合效益)和肉制品加工厂,这将促使三河养鸡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
从三河供销社扶持农民发展养鸡事业的实践,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三河的路子是一条可供借鉴的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即: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本县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组建专业公司,提供系列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三河县的实践证明,供销社绝不能只搞供销,只搞流通,必须积极参与生产,引导生产,组织生产。三河县的做法,可以扩展到种植、养殖业的其它领域。
——只有以农为本,强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过去供销社的形象不好,为什么?就因为它丢掉了以农为本,撇下了农民,去和国营商业争市场去了。扶持农民养鸡致富,搞“四到家”服务,就是坚持了以农为本。他们在强化服务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处理好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坚持让农民得大头,自己得小头,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供销社靠优质服务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去年,要搞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一号召,农民集资300万元,供销社用农民的钱办农民的事,为农民致富服务,加固了与农民的关系。三河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要以农民的利益和与农民的合作为基础,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只有在这个基础和结合中,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在农村,可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这是由一体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供销社与农民的天然联系所决定的。一是由于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组织;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设施;三是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一头连着农产品生产,一头连着农产品市场,可以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领域,引导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