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0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现象
陆贵山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有这样一段话:“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这段话明确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文艺现象问题。据我个人的理解,用历史唯物论观察文艺现象,应当坚持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突出强调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血肉联系,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文艺之花同长青的生活之树一样永远鲜活艳美,蓬勃着无限的生命力。用辩证唯物论或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现象,应当着重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文艺实践、文艺思潮、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中出现的新内容,及时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总结和概括;同时善于全面地完整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文艺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所包含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开展反倾向斗争,力避在矛盾的两极中左右摇摆,从一种倾向滑向另一种倾向。除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外,从认识论角度看,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也是和这种思潮的头面人物和少数思想偏激的青年作家和评论家们的“一点论”、“片面性”、“走极端”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和“对着干”的思想方法紧密相关的。诸如:我们主张文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有人片面强调客体性,他们却以反对“直观反映论”为借口,宣扬文艺“淡化生活”、“向内转”、“回到自身”,鼓吹“自我表现”;我们主张文艺的社会本质和审美本质的辩证统一,有人片面强调社会本质,他们则以破除“庸俗社会学”的名义,宣扬“纯审美”;我们主张文艺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辩证统一,他们便打出“反内容决定论”的旗号,宣扬“纯形式”,夸大语言符号的功能;我们主张文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他们则以消除“理性禁锢”为理由,倡导反文明反道德的非理性主义,宣扬原始文化主义,鼓吹潜意识、本能冲动,引发出“性大潮”文学的泛滥……如此等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总是以反对“极左”和“僵死”为口实,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我们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必须坚持有重点的“两点论”。没有重点的“两点论”会导致折衷主义;没有“两点论”的“重点论”又可能造成事实上的“一点论”。我们应当看到,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有互异互激的一面,又有互渗互补的方面,所谓“相反相成”。如果脱离与对方的辩证联系,过头地夸大和推崇己方,非但不能否定对方,甚至往往会走向反面,这无异于用肯定的方式否定己方,帮助己方所反对的对方。反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看似对立的两极,但有时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往返回流,彼此走向。人们总是喜欢说:“矫枉过正”。但“过正”则变成“新枉”,矫这个“新枉”,又要“过正”,造成恶性循环,永无终期。偏激的学者们追求“片面的深刻的真理”。然而真理总是全面的,“片面的深刻”固然可以吸收,但“片面的深刻”也意味着全面的肤浅。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页)“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同上,第482页)一切思想理论工作者应当引以为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