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危机”与危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0
第8版(副刊)
专栏:

  “危机”与危害
徐全利
翻开一本杂志,见“跳槽危机”、“辍学危机”、“老化危机”、“师范危机”、“文化危机”、“被挨打危机”、“开除球籍危机”……一连串的“危机”,令人颇有“危机四伏”之感。
看看我国目前面临着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倘“先天下之忧而忧”,看到“危机”而警觉起来,激发出主人翁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爱国心,“防祸于未萌,图患于将来”,这自然是很好的。但我觉得,现在真的有这么多危机么?有人呼吁国人要大唱《义勇军进行曲》,意在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恐怕已不是“居安思危”,而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过分夸大困难,甚至言必称“危机”,并以为只有处处讲“危机”,才能“激将”,才能增强“凝聚力”,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偏激,甚至是鼓噪,起哄!
过去,确有过一种片面的思维方式:只讲“形势大好”,而讳忌问题和困难。这固然不足取。但如果因此而来个“矫枉过正”,夸大其词地奢谈这也“危机”,那也“危机”,事事、处处都有“危机”,这就容易给人一团糟的感觉。
“成绩要讲够,问题要讲透”无疑是对的。但“问题要讲透”是与“成绩要讲够”联在一块的;而不能把“问题要讲透”单独抽出来,“集纳”问题。罗列一大串。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尤其不能只见阴影不见光明,使眼前一团漆黑,不知东西南北。故我以为,讲成绩固然不应讳言问题,但讲问题也不应舍弃成绩。倘认为“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于是一味地讲问题,大讲特讲“危机”,这只能使人自卑、自暴自弃,毫无信心,那结果就不是“成绩不讲跑不了”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成绩可讲的问题。
我不讳言谈“危机”,也不赞成一哄而起地大谈“危机四伏”;我不赞成讳疾忌医,也不赞成把肺炎说成肺癌,使人丧失信心,反而会加重“病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