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粮丰关键靠科学——黑龙江省代表刘文举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1
第3版(两会新闻·体育)
专栏:

  粮丰关键靠科学
 ——黑龙江省代表刘文举一席谈
本报记者 谢联辉
在人大黑龙江省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副局长刘文举。这位来自“北大荒”的代表对记者说,解决我国1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这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徘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农业部门抓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很有必要,但粮食基地建设一定要重视科技开发。
在“北大荒”工作了30多年的刘文举说:“粮食基地建设要避免盲目性。耕种土地多不见得打粮多,关键要靠科学。1981年麦收时节出现涝灾,有15亿公斤粮食收不下来丢在地里,丰产未能丰收。1984年以后,我们引进了水稻旱育稀植法,把旱地变为水田,一下子就使低洼易涝的土地有了活力,每亩产量由70公斤左右增加到400公斤左右,翻了好几番。我们这个总局,五六十年代就规划搞现代化农业,一直未搞成。这几年,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喷灌、粮食处理中心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去年,粮食产量增加了10多亿公斤。”
刘文举很自信,他说,只要科技开发搞上去,在5至8年内,黑龙江垦区就可建成年产67亿公斤粮食的基地,上交国家商品粮50亿公斤,取得投资1元钱收1.2公斤粮的效益,在这里将会展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雄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