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改变“大国家、小字典”的形象——访辞典编纂专家王同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1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改变“大国家、小字典”的形象
——访辞典编纂专家王同亿
袁晞
王同亿,今年50岁,湖南桃源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靠自学通世界语和12门外语,被誉为“奇人”,别号“王十国”。近十年,他主编了《英汉辞海》、《英汉大学词典》、《日汉科技词汇大全》、《英俄日德法物理学词典》等十余部大型辞典;个人纂写了《英语单词速记法》、《大学理工科英语单词速记法》等多种工具书;他编纂的书共达1亿余字,可谓著作等身。
王同亿现在正主编当代第一部巨型现代汉语大词典——《语言大典》,记者就此访问了他。
问:我国从古到今有多种语言工具书,您现在主编的《语言大典》是所谓的“第二代词典”,它与以往的同类书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语言大典》可以说有五大特点:一是“多用”,它集现代汉语词典、古汉字词典、汉英大型词典于一身,是一部多用途的语文百科全书;二是“新”,“大典”主要收集本世纪的用语并给出最新定义,近年流行的“官倒”、“侃大山”等社会新词都尽收其中;三是“广”,这部“大典”收单字(不含异体字)14000个,复合词30余万条,包括各个学科,是当代收词最广的断代性词典;四是“深”,收录字、词定义严格、周全,比如“打”字就有71个义项,对应71个不同的外文词;五是“准”,定义明确无误,例证经过反复核查。
问:传统的中国辞书有难于查找,释义不周全等缺陷,《语言大典》是怎样弥补这些不足的?
答:中国的汉语词典多厚古薄今,收词年代跨度太大,又强调收人名、地名和典籍名,比较难查,有的常用词汇有时又没收入。《语言大典》的条目集中于近代常用语,词条齐全;所收古汉语注重释义,不像以往以罗列例句为主,实用性很强。一般汉语释义用字词互训,如“生意”释“买卖”、“买卖”释“生意”,“儿”释“子”、“子”释“儿”,释义不确切。而《语言大典》是用多字、多词释一字,如“子”的本义定义为“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这样的解释全面、准确,而且一律用普通话释义,不会误解。
问:您说《语言大典》还有汉英词典的功能,这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答:至今出现的汉英词典,是用多个英文释一个汉字(词),什么情况下用哪个却没有说,《语言大典》中每个汉语词汇的每个义项都有严格的对等英文,并在各对等英文之间给了辨异,便于中国人用英文,也便于外国人学中文。
问:《语言大典》是部大部头的辞书,怎样能够普及,让更多人使用呢?
答:我们编《语言大典》的同时,还在这部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同时编写了中型的《中华字典》,相当于现在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还编了跟《新华字典》相仿的小型的《中华学生字典》,以适用于各种文化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
问:在现在语言工具书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会有很多人换用这套新辞书吗?
答:要社会认可新的工具书需要长期的推广,在使用中比较、更新。我们这个系列因有上述优点,我相信会有大量读者选用并且喜爱的,我估计出书后的十年间就能在社会普遍运用,奠定其在中国辞书中的地位。
问:这个系列辞书什么时候能出齐?
答:从实用的目的考虑,将先出版《中华字典》和《中华学生字典》。这两本字典现已完成,即将问世。《语言大典》采用边审定边排版的流水作业,今年内可以出齐。我想这一系列辞书的陆续出版将逐步改变外国人说中国“大国家,小字典”的状况。
                   (苗地插图)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