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眼睛向下 情趣向上——政协常委金开诚谈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2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写

  眼睛向下 情趣向上
——政协常委金开诚谈文化建设
本报记者 丁刚
“如果说‘扫黄’好比动手术的话,那么情趣向上的诱导就好比吃补药。人们如果富有向上的情趣,就会乐于亲近真善美的事物和作品。”全国政协常委、北大教授金开诚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点明了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建设。
不久前金教授在《中国图书评论》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眼睛向下,情趣向上”这一建议,引起不少文化界人士的关注。金教授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从现在的国情出发的。中国人口多,总体上看,文化素质差。文化艺术工作者如果不把广大群众放在心上,有些人就会乘虚而入,骗了钱财,还要腐蚀人的灵魂。‘扫黄’、‘除害’当然十分必要,效果也很显著。但从长远看,这场斗争还是要以文化对文化,以艺术对艺术,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来占领文化领域,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深远的效果。”
金教授认为,在“扫黄”的同时还应该狠抓“脱俗”,这个“俗”是“庸俗”之“俗”。他说:“一个时期以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一股庸俗化的浊流。不仅是趣味低级的读物充塞街头,就连号称‘严肃文学’的创作中也常常出现满口脏话、不通情理、赤裸裸表述本能要求的人物形象或‘抒情诗句’。事实说明,这样的读物、创作,非但没有提高读者、观众的文化素质,反而使其下降了。所以庸俗之‘俗’非‘脱’不可。”
那么“脱俗”又该怎样“脱”呢?金教授提出以“雅”破“俗”,以具有群众性、为群众所乐于接受的通俗来破庸俗。他说,力求通俗,便是“眼睛向下”。
“‘眼睛向下’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观念的转变。现在,有的文人雅士内心里看不起通俗,其实通俗之作品位不低,难度也很大。”谈到这里,金教授告诉记者,他8岁就读《红楼梦》。真正的名作往往都是雅俗共赏的。他说“在文化艺术的创作中,必须把事情说清,把道理讲透,表现形式明白流畅、生动多姿,才真正达到了通俗境界。”金教授还讲了一个看法,他说,不能总认为文章写得越深奥难懂,就好像越有水平,就越容易晋升职称。要促进作家、学者多写优秀的通俗之作,就应逐步形成一种鼓励“眼睛向下”的体制。他希望,通过这次“两会”的代表们,能够给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金教授最后说,“情趣的产生是与对事理的认识分不开的。但情趣的作用又不同于论事说理,它通过感染更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只要我们能够长久坚持下去,就能产生持久的内驱作用,既促使人们乐于亲近真善美的作品与事物,又能驱动人的创造思维和优美想象。这样,国民的文化素质就会出现日益提高的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