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资助基础研究 发展科技事业——唐敖庆谈健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2
第3版(两会新闻·体育)
专栏:

  资助基础研究 发展科技事业
——唐敖庆谈健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
本报记者 毕全忠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重视和支持基础性科学研究时指出,要“健全自然科学科研基金制度”。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8年来情况如何?怎样健全这项制度?记者访问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唐敖庆教授。
唐敖庆说:“新技术、新产业的形成都是以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为先导的。我国很重视基础性研究,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就是国家重视和支持基础性研究的有力措施。”接着,唐敖庆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的经过。1981年,许多政协委员跟其他科学家一起,呼吁建立这一制度。国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1982年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6年正式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后来还设立了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等。这项基金的设立在我国建立了一种新的科研经费拨款体制和管理制度。所有研究者都可以自由申请资助,公开竞争,由专家评审择优资助,改变了以前由行政切块分配经费的做法,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关于这项基金制度实施的情况,唐敖庆说:“从1982年起到1989年为止,我们基金共资助了1万多个基础性研究项目。从1986年到1988年这一周期内,平均每年有1.2万个项目申请基金资助,有3000项获得资助,获准率为25%,平均每项得到3万多元的资助。”
记者问唐敖庆:“资助的效果如何?”他说:“成效显著,很多项目已出了成果。这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中,得到我们基金资助的都占1/3以上,还有不少项目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励。有些项目的成果进入实际运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一些重大项目研究周期长,我们给以资助就更为重要。例如得到我们基金资助的杂交水稻“光敏核不育”研究,已有明显进展,成功之后,将使我国杂交水稻产量再上一个台阶,经济效益将非常大。又如超导研究,由于得到我们基金的资助才坚持下来。现在我国的超导研究已显露头角,居世界先进行列。”
唐敖庆说:“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还需要健全,需要完善和加强。最大的问题是基金数额太少。因钱少,资助面小,资助金额也少。应当确定基金合适的底数和逐年增长的最低幅度,以增强资助能力。其次,资助项目的研究设施要配套,现在配套措施不健全。从申报项目到项目实施的各种具体办法还不完善,要不断改进,特别是资助项目的后期管理,需要加强,以确保资助的效益。自然科学基金的制度建立了,但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