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生刍千束 其人如玉——敬悼许楚老以期颐高龄谢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2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生刍千束 其人如玉
——敬悼许楚老以期颐高龄谢世
袁翰青
1989年10月17日,我随同九三学社在京的一些负责人去北京医院参加许楚老(许德珩)99岁(虚岁100岁)大寿的庆典。当时,许老虽未讲话,可是他的精神还相当不错,鼓掌欢迎国家领导人和我们一些老朋友。我坐在距他不远的位置上,看他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我心里默默地祝他长寿再长寿。
不料今年2月8日晚,突然听到中央电视台播放许老谢世的噩耗。这既引起了我的哀思,又联想起相当多的往事。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起我就听到了许老的大名。许老和我建立友谊是1945年由黄国璋同志介绍我参加“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前身)开始的。
从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到1946年“五四”纪念日,由许楚老等50多人在重庆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改组为九三学社。后来许老和我都到了北平,并且同住在府学胡同北大宿舍里。这样,我们经常用学术座谈的名义,举行时事讨论会,经常多次讨论后,联系群众发表宣言。例如1947年2月22日,就发表了“保障人权宣言”,许老积极签名,以示声援。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突然宣布,“民主同盟”是非法团体,许老领导我们共同发表了《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在北平和上海的报纸上公开发表后,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气焰。
北平解放之前的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要召开伪国大,当时北平各校学生两万多人集合在北大民主广场开会抗议。会场外面有3000多警察包围,如临大敌。北大三院门口、红楼对面都架起了机枪,铁甲车在北大红楼附近来回巡查。在此极度紧张的气氛下,演讲会依然照常举行,但是到会演讲的教员只有许老、樊弘教授和我三个人。许老讲演的题目是《黄花岗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樊弘教授讲的题目是《两条路》;我讲的题目是《中国青年的唯一的一条道路》。许老的讲演鼓舞了学生反对国民党更大的勇气。
事后,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陈继承竟然声称要做“关麟征第二”。次日,吴铸人以杀人为威胁的讲话公然登之于报端,立即引起各界大哗。
4月某日,北大、清华、师院、燕京四校90名教授以吴铸人预谋杀人罪大字抄写贴于市上与学校中,并联名抗议,发表在报刊上,质问当局“第二次闻一多事件是否已在预谋制造中”。继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写信给《观察》周刊,抗议北平反动当局对我们的迫害。随后旅港民主党派人士及文化界人士郭沫若、沈钧儒等同志150余人,于4月25日联名慰问我们。
1948年5、6月间的开封战役,国民党军队滥肆轰炸开封,许老在九三学社的会上推举严济慈去请当时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炳昶,在抗议轰炸开封的联合宣言上第一个签了名。
1979年春,许老以89岁的高龄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为党组织批准。这件事情充分说明,许楚老不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家。
在2月24日向许老遗体告别的灵堂上,我看到四周摆满了花圈和挽联,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上千的群众,使我想起了许老的高风亮节。
《诗经》上有两句话“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生刍”意即祭奠的礼物),我特将“一束”改为“千束”,以示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位百岁老革命家的衷心哀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