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抓住紧缩需求提供的发展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3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抓住紧缩需求提供的发展机会
洪银兴
当前治理整顿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中不仅有多年的经济过热所积累下来的通货膨胀,也有在采取紧缩银根等治理整顿措施后出现的市场疲软等问题。正确认识当前所处的困境,从中寻求发展的机会,是摆脱困境的关键。
(一)当前的经济困境同紧缩需求的负效应相联系。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综合性的,既有需求拉动的,也有工资成本推进的,还有结构性的,但主要原因还是需求拉动的。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应以紧缩需求为主。将过高的速度降下来,将过大的基本建设规模压下来,这是紧缩需求的正效应。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除了需求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供给短缺方面的原因。紧缩需求本身并不能从提高供给能力方面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需求产生的负效应不仅反映在市场疲软、就业机会减少等方面,也反映在生产增长速度陡滑上。
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本来就存在着严重的“瓶颈”部门,它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的闲置。紧缩需求只是缓解瓶颈部门产品的供求矛盾,并不能拉长直至克服“瓶颈”。不仅如此,紧缩需求同样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殃及瓶颈部门,从而进一步降低供给能力。同时,我国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一直是靠速度支撑的,应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这种转变要有一个过程。现在出现的问题是,速度陡滑,效益也陡滑,由此引起的财政赤字有可能进一步膨胀通货。因此,在治理整顿阶段,速度不能降得过低,更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接近零增长的速度。
当然,紧缩需求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不能因怕付出代价而放弃紧缩需求的努力,但是必须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争取治理整顿的成功。这既要紧缩需求,又不能搞“单打一”的紧缩需求,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增长速度问题。
(二)当前出现的市场疲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一时期紧缩需求的初步成果,但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目前出现的市场疲软现象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出现的。因此,不能采取刺激需求的办法,而要在需求有所控制的条件下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它是在短缺背景下发生的。市场疲软决不表明产品丰富、总体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如果说过去需求过旺带有某种虚假性。那么现在的需求不足也带有某种虚假性。5000多亿储蓄存款、1700亿手持货币随时都可能进入市场。因此在注意到市场疲软时,对短缺的威胁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就市场供求结构来说,市场的疲软在颇大程度上反映市场供给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不适应。
市场疲软的现象会通过两个连锁拖累整个国民经济。一是由部门间投入产出的联系结成的社会产品实现的连锁,加工工业产品实现的困难会减少对基础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基础产品实现也发生困难。于是本来处于短线的某些基础产业部门也会处于某种困难状态。二是在支付关系连锁上出现的债务拖欠会使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拖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滞销企业拖累畅销企业,结果各个企业都会受到资金拖欠的困扰。显然,解开这两个连锁对缓和当前的市场疲软状况有重要意义。解开社会产品实现的连锁,使长期处于短线的基础产业部门摆脱长线部门的拖累;解开债务连锁,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摆脱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的拖累。这正体现紧缩需求时调整结构的要求。发放必要的启动资金是目前解开这两个连锁的重要途径。启动的对象应是基础产业部门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但如何启动,需要认真研究。现在看来,启动生产企业的有效途径是将有限的启动资金投入市场,通过启动市场来启动生产企业。就市场来说,不仅要引导生产,还要积极引导消费。只有市场活了,企业才能活起来。在市场普遍疲软时,解决加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尤为重要。
(三)应该看到,紧缩需求不仅带来一系列困难,还提供了摆脱困境求得发展的机会。紧缩需求首先提供了调整结构的机会。而且紧缩需求若没有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配合,便不会成功。过去在经济过热时,什么产业都上,什么产品都能卖出,因此调整结构往往是一句空话。现在需求一紧缩,长线产业、长线产品暴露无遗,市场不仅为结构优化提供了参照系,还为调整结构提供了优胜劣汰的客观压力。我国过去调整结构主要靠资金增量结构,即新投资结构,资金存量结构动得少。实际上,仅靠资金增量调整结构是不够的。现在,市场需求一紧缩,相当一部分产业部门将面临被淘汰和破产的威胁,靠政府保护的落后企业也保不住了。这正是调整资金存量结构的机会,其途径便是企业兼并和联合。兼并和联合的意义不仅在于此。借助它还可以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途径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减轻失业的压力。
治理整顿时的调整结构要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相一致,谨防产业结构的退化和劣化。产业结构优化反映社会供给能力的增强。在需求紧缩时,长线产品成为滞销产品,这是调整结构的信号。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由于长线产品的拖累,短线产品也可能滞销,这就要求我们看准调整的方向,支持有发展前途、体现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还要注意,在治理通货膨胀时用于回笼货币的日用消费品或耐用消费品,也不一定都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四)紧缩需求也提供了技术改造的机会。在经济过热时,处处铺新摊子,机器设备满负荷运转,谁也无暇顾及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现在需求一紧缩,生产任务不足,新摊子也铺不起来了,正是进行技术改造的机会。在紧缩需求时,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技术改造,以此来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力量。就近期来说,技术改造也可开辟新市场,可能成为治理整顿阶段的新的生长点。
(五)紧缩需求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机会。例如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助长地方的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造成压缩投资需求和调整结构的困难。再如改革中形成的企业行为短期化机制也会削弱宏观控制消费基金膨胀的能力。紧缩需求同时也就提供了改革这种体制的要求和机会,尽管这种改革要考虑可操作性和稳定经济的要求,但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财政包干体制,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毕竟已成了大家的共识。当前,总结经验,做好某些改革试点的工作,是必要的与可行的。
当前的市场疲软也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前一时期放开市场是对的,但在市场的宏观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在整顿流通秩序中打击了各种倒买倒卖活动,撤销了一部分破坏流通秩序的公司。目前出现的市场疲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借助改革,进行市场组织,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流通秩序。目前的市场疲软和市场短缺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市场缺乏组织,市场流通秩序不正常的结果。问题暴露了也就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前流通领域的改革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流通秩序问题,使流通真正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紧缩需求也提供了改革企业劳动制度的机会。“铁饭碗”的劳动制度是缺乏效率的一个病根。过去经济过热,以打破“铁饭碗”为内容的劳动制度改革缺乏动力和压力。现在经济一紧缩,迫于破产的压力,打破铁饭碗的劳动制度改革也就有了机会。当然,劳动制度改革要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配套。
当然,在治理整顿阶段的深化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并要注意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配套及同治理整顿目标的配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