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科技兴辽”产生强大感召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4
第6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科技之光

  “科技兴辽”产生强大感召力
董践真 于占泗
步入90年代第一春,一个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经济的热潮正在我国重工业基地辽宁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辽宁这个“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已拥有近4万个企业,每年创产值千亿元,是我国重工业的“台柱子”。然而,多年来这个省走的是一条靠上项目、铺摊子、外延扩大再生产路子。结果,经济发展步履越来越艰难。去年10月份,工业增长速度下滑,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使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个问题摆在了以生产“傻、大、黑、粗”产品闻名于世的辽宁面前。
经济发展的形势使辽宁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的紧迫感越发强烈。各级领导不仅把科技摆到了议事日程上,而且省长、市长们纷纷赶到省、市科委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兴省”、“兴市”的各项系统工程都在规划和实施中。
尤为可喜的是,辽宁企业家们的科技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出现了企业开始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的新气象。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省企业已自愿投入了4亿余元作为科技开发基金。省上创建的66个由不同类型企业参加的“科技先导型企业”,依靠科学技术上产品、上水平、上效益,生产不但不滑坡,而且全部实现了产值和利税同步增长,增长幅度分别平均为13.6%和10%。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全省众多企业纷纷积极自愿参加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
在农村实施的“一二三工程”带来的惊人巨变,对眼见为实的农民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这项在贫富不同类型、不同自然条件的100个乡、20个村、3个县进行的科技兴农示范工程5年前起步时,总产值才17.65亿元,去年达95亿元,提高了4倍。在示范工程的诱导下,广大农村出现了“求知热”、“科学热”。据统计,全省科技示范户已达15万户,两年来参加各种形式技术学习的农民已逾200万人(次)。
“科技兴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全省科研单位4万名科技大军全面进入经济主战场。目前,两万名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科技兴辽”起步工程的10大系列技术开发、139个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去年,5000名科技人员对2400万亩农田实行了大面积农业技术承包,承包人数、面积比前年分别增加6倍和9倍。全省已从科研单位向43个农业县下派了62名“科技副县长”。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引进了507项技术开发项目和一批科技人才,创经济效益14亿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