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来自顿巴斯的人们——一○三号工程现场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7-24
第2版()
专栏:

来自顿巴斯的人们
——一○三号工程现场访问记
东北日报记者 吴少琦
这里的苏联专家是来自顿巴斯的人们。我们的书店里曾经卖过一本叫作“复兴顿巴斯”的书,那里记述的是苏维埃人复兴祖国工业的史诗。在战争的年代里,我们读了这本书,曾为他们那热爱祖国的忘我的劳动而感奋,曾由此联想过我们祖国的未来,想到我们也要有“顿巴斯”。现在,我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到处盖工厂、开煤田,而就在这时候,又从顿巴斯来了一群苏维埃人——斯大林大元帅派来的人,像建设他们的顿巴斯一样地在帮助我们。
电气专家告诉我:“每一个苏联公民都非常关心中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关心她的每一个成就。当我接受了任务,要到这个新兴的国家、兄弟的国家来帮助工业建设,那时候的心情实在没有恰当的语汇来表达,‘兴奋’两个字是远不能表现出它的程度的。……我想到:这是和给自己祖国建设一样,一定要忠心耿耿地完成这个光荣任务!”
我们的国际友人,就是抱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意愿来到中国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以这样的真挚的友谊,这样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劳动着。在概念上,你知道他们是苏联专家,是来帮助我们建设的,实际上,你从他们身上看不出“帮助别人”和“给自己做”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全部感情都和工作溶合在一起了。还是在莫斯科的时候,一位专家就已经开始为我们计划起材料来,他看见我们的订货单上缺少很多必需的精密仪表——在苏联也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当时就提议给添上了。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是杂乱无章的,从苏联订购来的器材到处乱放,管理得很不好。专家们一下火车,首先就替我们做起材料员的工作来。专家组长——一个四十九岁的老头——亲自拿着材料账,一箱一箱地对照着,给我们归类、整理。另一位专家当时正在病中,发着高烧,但竟和起重工们在一起,每一箱都亲自参加整理。回家休息的人已经来上班,专家们还在那里忙碌着。有一次一位专家病倒了,医生要他休息七天,但他第二天就来工作,走几步脸上就累得出虚汗,走几步就得坐下休息一会,但他仍然坚持着——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展。前几天,一位专家支气管疼得很厉害,他一面用手按着胸一面忙着工作。大家劝他去治,他说:“工作太忙,不能离开!”接连劝了三次,他仍然不听;后来大家硬把汽车开来,再次让他去病院,他还是不离开,说:“星期一再去吧,不能因为我生病影响了工作!”每一位专家,在工作当中都表现了这样的热忱,每一件事情,那怕是一件小事,工作上的一个细节,他们都热心地为我们筹划着。为了机座上的垫铁,专家曾经亲自跑到当地一个机械厂去交涉,要求协助。但那个机械厂并没有做过这种部件,工友们不敢动手,他就做起政治工作来,向工友们讲这个部件对整个安装工程的重要,告诉工友们不要犹疑:“什么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我教你们做!”于是他每天忙完了工地的工作,还跑到这个机械厂来教工友们技术,每块垫铁做好,他还自己动手研磨。电气工地放电缆的工程一开始,专家的两只手上就总是沾满了沥青,每天把工作布置完,自己就动手,电缆每个拐弯的地方做成什么样式好看,都细心地琢磨。工程上缺少什么小东西,他在上班的路上就注意找,看见地上有小螺丝、铁片,就拾起来。
他们不仅是忘我地工作着,而且时时刻刻热情地把新技术传授给我们,他们殷切地期望着我们能迅速地掌握新的技术,能够运用新技术独立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一位专家说过:“安装完了,没有培养出干部不算完成任务!”在他的倡议下,这里组织起来一个焊接训练班,他每天牺牲午睡的时间,为训练班写讲义,给工友们上课。为了这个训练班,他曾花费了很多精力,他知道,要讲得好,首先得使翻译同志能够懂得一些基本原理。于是他就叫翻译同志从头学习物理、化学,还带去看别人的操作,一面看一面讲金属焊接的过程,完了他又借了个电焊机,自己动手焊,焊一个就讲一遍,讲怎样焊法是错的,讲几种焊法的区别。讲完了,又叫翻译同志焊,他把着手教,直到把基本道理都教清楚,这才停下说:“你懂得了一些,将来我讲课就方便了!”我们的电焊、火焊技术水准还不高,钢架、钢管压力高的地方,自己不能焊,苏联专家整天在现场替我们焊接着这些重要部分。他们每个人都教会了一个徒弟。跟专家学会了先进的火焊方法的梁富告诉我:“刚一干活的时候,专家自己焊,叫我在旁边看着,过了几天就让我试试,我一试不行,铁水淌了一地,专家就把着我的两只手教我。一连多少天,老是这么教,有时候就一块儿爬在地下焊。我一有点进步他就说:‘好’。什么时候问,什么时候告诉,没有一回不耐烦!还老和我说:‘好好学,将来我走了就是你的责任了!’”几个月的工夫,梁富就已经能焊一些次要的部件,六月末他还到沈阳参加了管理局的推广先进经验大会,向全东北各个基本建设部门的工友介绍了这个新方法。在安装第一号锅炉的时候,重要的地方全得专家给焊,但在安装第二号锅炉的时候,张洪升工友就已经学会了电焊新方法,顶替了专家的工作。张洪升告诉我:“那时候,一有空专家就带我在架子上到处走,告诉我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事,还给我找书看,可惜我看不懂!……今天(六月二十三日),他又爬到架子上来,问我累不?还打算帮我焊一段呢!”每一位专家都是这样,巴不得一下就把他们的先进方法全都教给我们。专家一看见现场技术员用旧办法工作,马上就教给一个新方法,完了还嘱咐说:“你一定得把这个办法教给工友,我要考问他们,如果不会你要负责!”专家常常对我们的干部讲:“你们要很好地运用我们才行,将来我们回国你们好能够独立工作!”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苏联专家们时时刻刻教导我们的干部要重视技术保安,一有机会他们就讲:“第一是人,其次才是机器;机器坏了还可以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了!”专家所在的工地,厂房如果没有清扫,晚上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平台上如果没有栏杆,到高处干活不系安全带,他就不让施工。有一次他看见起重工吊汽缸时自己也站在上边,就大声制止:“这不行!在苏联这是犯法的!”他常说:“领导干部不重视保安,就要犯错误!”在锅炉工地,有时候几根卷扬机的铁索搭在
一起,架工们就想爬上去解开,专家看见就很严厉地批评说:“一定要把陈旧的办法丢掉,这多么危险!要研究新办法,人不用爬上去也能解开!”他们不仅仅是非常注意技术保安,而且对工友们的健康也同样地关怀着。一位专家带严重的风湿症坚持工作,但他却不让工友们这样,一个工友眼睛被电焊火星打伤了仍然在调整一个机件,他就制止说: “宁肯今天不调整,你也要回去休息。到医务所点些眼药,用手巾扎上睡上一天一定会好!”
像爱护自己祖国的财产一样,他们对工地的器材,——那怕是一小块铁板、一个螺丝,都非常珍惜。一位专家把院子里的旧材料堆叫做“金山”,说:“不注意它,就等于把金子丢在马路上!”安装的时候,一缺什么材料,他就带上技术员到旧料堆上去找,哪一堆上有些什么他都清清楚楚。梁森果同志为了帮助修配工地节省材料,自己亲自到旧材料堆上,用粉笔在能用的材料上给做出记号来。一位专家在设计管式起重机的时候,曾经给想出一个利用废料的方案,但隔了十分钟,他又说:“那个办法还要多费一张铁板,我又另想个办法。”当时就画了个草图,叫翻译同志给送去。一次,在下班以后,专家看见一台机器没有盖上,他就找来报纸给蒙上了,还嘱咐警卫人员好好看着,他说:“一个人是否爱护机器,就可以看出他是否爱自己的祖国!”这正是苏维埃人共产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一位翻译同志说得好:“专家们走路的时候眼睛也老是不闲着!看见什么露在外边,顺手就给盖上!”
为了中国的工业化,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全副精力。他们使我们很快地学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使得我们在走向工业化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六月末,这个工程队由于采用了苏联的先进方法,曾经得到管理局的嘉奖。这是苏联专家帮助的结果,这个荣誉应该归于热心帮助我们的人。他们做了这么多,但他们自己却还觉得并没有作什么!在我去访问一位专家的时候,他说:“应该表扬中国工人,我们并没有什么!”还说:“由于语言困难,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世界上有什么友谊比这更崇高?在历史上谁能够找出这样的先例?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年代里才会有这样的友谊,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奋、欢呼:感谢斯大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