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优秀口译人才难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优秀口译人才难得
刘迪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由于语言不同,各国交往就离不开口头翻译人员。
在日本,当举行多国间谈判时,日方有数名多种语言的口译人员出席。英语译员有时使用民间的翻译,而俄语翻译一律由日外务省职员担任。这是因为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上非常敏感,要求译员能表达十分正确的译法。
如果包括一般的观光导游人员,日本民间的口译人员有1000多人。据说,可以胜任国际会议的口译人员只有100多人,其中能够担任政府间谈判口译的,为数更少。横田谦是日本的一名优秀译员,他自1984年担任当时首相中曾根的译员至今,已有6年。他多次担当日美高级谈判的口译。横田谦的本领是:不是机械地英译日、日译英,而是能紧紧抓住说话人想表达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西方政治家都具有一套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日本的政治家尤其是这样。因此,把日语生硬地直译成英语很难。横田说,在将日语译成英语时,他常常要补充说话人表达不充分的部分。但是微妙之处则要译得含混一些。他说:“必须注意译得符合日本政府领导人风格的说法。”日本国际同声翻译公司董事长村松增美说,她努力使翻译可以传达出讲话人的感情、余味、幽默,这样口译就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日本创办的民间口译人员企业已超过200家,但能够承接国际会议翻译的,尚不足10家。日本最大的口译公司国际同声翻译公司,一年最忙的日子是4—6月和10—12月,这一期间前来聘请译员的要求每月达300—400件。因此,一些20多岁日本年轻的女译员的收入超过大学教授亦不足为奇。
日本每年有2000多名想成为口译人员的青年进入同声翻译学校的基础班,其中能够进入口译培训班的仅有250人左右,而最后真正成为合格口译人才的仅4—5名!
对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的口译人员来说,星期三是一个繁忙的日子。每周的这一天,欧共体委员会的17名委员要举行会议,议决各种政策。同时,委员会的负责人将对200——300名来自各国的记者阐述委员会会议的内容。在欧共体委员会记者招待会会场上,贴着这样的说明:1号丹麦语、2号荷兰语、3号意大利语……9号葡萄牙语。只要戴上耳机、选择所需语种,就会听到同声传译人员的翻译。会场上,18名译员坐在一所玻璃房内,一种语言配有两名同声传译人员。
现在欧共体委员会共有1.5万名职员,其中8%是口译人员,几乎10人中就有1人是翻译。如果包括欧洲议会等欧共体其他机构的口译人员,其人数就更多了。
在美国国务院二楼的译员部,有一份厚厚的卷宗,译员部的工作人员称它为“圣经”。原来这里面记载着大部分美国口译人员的情况。
现在美国政府感到头疼的是,缺乏足够的财力来吸引优秀的口译人才。里根前政府财政拮据,推行译员“民营化”措施,致使美国国务院所属口译人员近年来日趋减少。这样,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常常临时雇用民间的口译人员。当然,涉及最重要的问题时,如美苏首脑会谈,则要使用政府的口译人员。美国国务院译员部现有22名译员,其中俄语6名、西班牙语4名、法语3名、德语、汉语和日语各2名。美国没有专门的口译人员培养学校,因而译员履历各不相同,例如一名俄语译员,以前是数学教师。当美国政府有大型外交活动时,仅依靠政府的译员就难以应付,于是,译员部官员就得求助“圣经”,其中载有与美国国务院签有合同的民间译员2000余人的情况,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口译人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