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同心同德 共渡难关——山东省人大代表团的企业家谈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6
第4版(两会新闻)
专栏:

  同心同德 共渡难关
——山东省人大代表团的企业家谈话录
本报记者 孟晓云
人代会期间,我在山东代表团和一些企业家座谈。他们在言谈中表达了这样一种心情: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要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常宗琳(牟平国际联合企业总公司总经理、农民企业家):每年来京开会,都能了解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和困难。作为一个人民代表,我怎能不急国家之所急呢!我在公司提出的口号是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有历史感和责任感。我们公司的三个外向型企业,从谈判、立项、土建到安装、调试,经历了两年的努力,去年7月,眼看要投产了,赶上了“制裁”,“窝”在那儿了。就这么个环境,就这么个条件,怎么办?孙子兵法不是讲“置之死地而后生”么,我看还是人的因素第一。我主要抓干部,困难当头你要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来。我们的干部在风风雨雨、七上八下中练就出一支新军,去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公司出口创汇900多万美元,比前年增加了15%。我相信一句话:同心报国,有力回天。
冯怡生(鲁北化工总厂厂长):国家有困难,我们有义务承担一份责任。1989年非同寻常,各种矛盾暴露得比较集中。去年我们厂要上20万吨生产能力的盐厂第一期工程及磷铵、石膏硫酸联产水泥国家示范装置,国家拿不出投资,我们遇到了难以承受的困难。困难能压倒人,也能激人奋起,关键在于动员群众。我们发动职工集资入股,人心特别齐,一下子集资150万,又动员党员带头义务劳动6000多个小时,在没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上了盐厂的第一期工程,今年春天,三万吨磷铵项目也投产了。
纪玉君(青岛第四毛巾厂厂长、农民企业家):1989年乡镇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市场疲软、资金紧张。企业要活下去,不能坐以待毙。主动出击,出路总是可找到。我们两眼盯住市场,盯住用户,中国这么大,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先后在青岛、京津唐地区和东北建立了销售网点。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集中优势在销售上打攻坚战,企业活了,还锻炼出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我还想提点建议。国家政策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也要扶优汰劣,对出口创汇多的、贡献大的乡镇企业该保的保,该扶持的扶持。
杨绵绵(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企业在国际上四次中标,去年在全国电冰箱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3亿,实现利税4500万,比前年分别增长30%以上。我们和大家承受着同样的困难,但困难也是机遇,这就是逼着我们眼睛向内,提高企业素质,抓质量。我带队跑市场,观察客户的心态和要求,明确了一点:高质量就能在市场上站住脚跟。我们厂就是靠高质量闯过难关的。目前,我们的质量已进入国际档次,琴岛利勃海尔冰箱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